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AI资讯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

2024-07-15 48

先说观点:关于AI应用,通常都会聊准召。但在安全等模糊标准的场景下,事实上不存在准召的定义。因此,AI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的“像人”。而想要评价有多“像人”,就先需要将人的工作数字化。而AI Agent是能够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这几个转变过程相对顺畅衔接起来的一种框架。

0、为什么GPT让大家感到兴奋

单纯从能力上看,针对特定的任务,GPT是不如各种已有能力的:

  • 执行加减乘除、排序、去重等任务,GPT远不如各种脚本和工具来得靠谱。当任务相对简单时,还能够应付,一旦复杂度增加,GPT就会出现各种异常,比如:大数计算、长文本任务等。

  • 强监督任务,即使复杂度极高,比如下围棋,AlphaGo早就通过深度学习能力打败了人类,单纯GPT肯定是比敌AlphaGo的。尽管AlphaGo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但带来了反响并没有GPT热烈。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

在细分领域能力并不强的情况下,为什么GPT带来如此大的跨圈影响?ChatGPT功不可没,他呈现的“对话”这一交互形式,大幅度降低了AI的体验门槛,拉近了人与AI的距离。而能够支撑“对话”这种交互模式,其实也代表了GPT的一些能力特性:

  • 更宽松的输入和输出兼容:过往的AI通常都会要求特定格式的输入和输出,比如输入一堆特征,输出一个0和1的结果。而GPT的生成式能力,让输入输出可以变得十分随意。

  • 具备较强的通识:ChatGPT选用的“大力出奇迹”方式,增大参数量和训练集,也使得自身具备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能够zero-shot应对大部分问答场景。

因此,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相当于一个“宽而浅”的智能体。承担简单任务时,其灵活性会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但如果承担复杂工作,则往往不会给到有效的反馈。

1、AI Agent简介

那怎么提升LLM的能力深度呢?

最直接的方法是提供更多专项领域内的数据进行训练or微调,但成本会相对较高,也未必会取得正向效果,新的知识输入可能会导致模型遗忘已有的关键知识。

在Prompt中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数据,是更直接的思路。

  • 比如GPT不知道新发生的事情,那就拼接一个搜索插件,在提问的时候,把查询的最新内容放到Prompt中,这样GPT就能将其作为参考来回答问题。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1

  • 比如GPT不知道一些领域内的知识,那就提供一个知识库,在提问的时候,先在知识库中检索相关的知识放到Prompt中,这样GPT就能够将知识库作为参考来回复。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2

这种通过外部力量增强模型能力的做法,就属于AI Agent的简单形态。

AI Agent的学术定义如下: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3

Xi, Zhiheng, et al. "The rise and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 based agents: A survey." arXiv preprint arXiv:2309.07864 (2023).

AI Agent由大脑(Brain)、感知(Perception)、行动(Action)三个部分组成。作为控制器,大脑模块承担记忆、思考和决策等基本任务;感知模块负责感知和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多模态信息;行动模块负责使用工具执行任务并影响周围环境。Agent的内部信息通路是Perception->Brain->Action构成的一个循环:接受到某个任务后,大脑先做出规划,然后根据当前阶段决策需要做出哪些动作;感知到这些动作的反馈后,结合历史记忆,做出下一步决策。

Agent和playbook的概念其实很接近,或者跟进一步说,“有限状态机”本身就是一种Agent的体现。而这其中的主要差别在于,AI Agent不倾向提前定义好明确的SOP,而是让AI根据已知的情况自主判断,做出决策和下一步动作。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4

那为什么LLM给Agent带来了新的活力呢?因为定义过程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购物的时候如何挑选合适的商品、下棋的时候如何决策下一步、投资的时候选取有潜力的目标,等等。随着事件类型和特征的丰富程度增加,人来决策的直觉性越来越强,将其抽象为一个代码实现的过程也更加困难。而LLM的通识性和逻辑性,恰好能规避掉这个过程。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前阶段的LLM不擅长完成复杂任务,但大量研究发现其具备CoT能力:通过将复杂任务进行拆解,逐步完成,能够大幅提升最终的成功率。而Agent则是一个CoT的合适载体。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5

因此,LLM和Agent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安全领域下的算法应用

安全的特点是对bad case极度敏感。所以安全更讲究逻辑,不讲究概率。

比如特斯拉发生一起事故,如果只是讲概率,特斯拉已经安全行驶百万公里,事故率低于0.0001%,而你就是不幸被小概率命中的那波人。尽管都是客观公正的事实,但数字过于冰冷,并无法说服人们的赢得信任。所有要做的其实是还原事故过程,让人们认为特斯拉作为汽车厂商该做的都做了,才有可能平息质疑。

而过去算法的应用本质上都属于概率学的呈现(比如推荐你大概率会感兴趣的商品),因此很难在安全场景下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仅在部分风险可接受的场景下呈现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如人脸识别支付,哪怕识别错了,用其他人的账户完成了支付,厂商仅需要进行对应损失的赔付即可,从整体概率上是可接受的。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6

在ChatGPT刚火热的时候,我一度认为Copilot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算法不再做决策,只是提供建议,最终还是由人来做决策。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明显感觉到直接讲GPT作为Copilot能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 面对简单的场景,写段脚本、写个复杂SQL等,GPT能够较好的执行结果,能够有效替代大量搜索引擎工作。

  • 面对复杂的决策场景,GPT通常只能接收到有限的信息,也缺乏历史经验的输入,几乎给不到有效的建议。

这让我想起了《萨利机长》中,机长在处理应急事件时的过程:在飞机因为鸟类撞击导致引擎失灵,副机长立即拿出了QRH(Quick Reference Handbook),找到对应章节,开始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开始处理。在副机长执行了十几项动作后(据说大约有三页,但连第一页都没过完),机长一边check,一边做出了决策:降落哈德逊河 —— 一个完全超脱手册的判断,副机长一脸震惊。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7

这其实反映了安全行业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无论如何完备标准化处置能力,最终都还是会依靠人来完成最终决策。

而AI Agent能够在安全领域有什么帮助?它能将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既有利于观测过程,也有利于明确处理任务。

3、基于Agent的AI应用范式

首先,需要定义一下应用AI的目标。我认为是:尽可能模拟安全专家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追求更高的准召率。

安全本身就缺乏明确的定义,一起事件是入侵还是误报,最终还是需要交由人来决策。当安全专家穷尽各种方法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时,无法想象AI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因此,准召只能是AI应用的一个参照性指标,我们最终希望评判的还是,AI有多像人。

这个过程大体会分为几步:

1)所有动作的API化

Agent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能够于环境交互,具备灵活的输入输出能力,即感知(Perception)和行动(Action)部分。而将安全专家的各类操作API化,将是落地Agent的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环。大概会需要经过一次内部的头脑风暴,把可能需要进行的操作给盘点出来。

以审查一次Web安全告警为例,可能会需要:

  • 查询来源IP的归属,判断是否恶意;

  • 查询当前业务的属性,是否安全相关;

  • 查询内部组织架构,判断IP和业务之间的相关性;

  • 查询该业务的过往请求,判断是否正常操作;

  • 查询该IP的后续请求,判断是否有进一步异常动作;

  • 查询告警规则,判断是否符合规则预期;

  • 进行尝试性封禁,判断攻击是否被阻断;

  • 获取近期客诉,判断是否存在误伤;

  • ……

这其中任何一环都可能是影响最终决策的关键信息输入,因此必须保障AI Agent具备主动查询并获取相应信息的能力。

2)过往记录初步形成知识库

团队内部经过长期运营沉淀下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摒弃这部分数据从0开始使用Agent就过于浪费了。因此,第二步是想办法将过去的零散知识汇总起来,变成Agent可以快速学习和参考的知识库。相对价值比较高的内容包括:已有的SOP、处理记录/复盘报告、数据查询报表、接口文档和案例等。

知识库的检索能力会决定AI Agent的能力上限。

知识库的官方称呼为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比较经典的RAG实现为LangChain-Chatchat。大致原理如下: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8

更理想的RAG,应当能够根据人类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分类检索。比如当你接到一项任务的时候,大致会尝试在脑海中检索两部分内容:相关的理论基础、相关的过往案例。基于这两部分内容,再结合通识逻辑进行推理,通常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来。

3)指导性的运营平台

AI Agent一定需要人工交互,才能够获得反馈,持续迭代自身。

总体来说,AI Agent的运算过程仍然是黑盒的,因此需要设定一些节点,让AI Agent主动跳出循环,等待安全专家的反馈,包括:规划设定、关键控制流、最终结果。在观看其他行业的AI Agent应用分享时,下图所示的人和AI的合作分工,我认为是比较符合预期的: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9

这个过程中,降低交互成本是需要核心考虑的因素。基于ChatGPT的成功,对话几乎是必然的一种形态。

4)可修正的处理记录

最后,需要让AI Agent对每次任务的处理过程进行摘要记录,并且人工对其中的偏差进行修正,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报告。

这个案例报告会被录入到知识库中,当AI Agent下次处理相似的任务时,会被检索出来,使得AI Agent会按照相似的逻辑进行处理。

总结来说,完整的AI Agent大致会长这样: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10

有了以上这些框架之后,AI Agent的雏形就基本具备了:1)能够在安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特定的任务处理;2)能够将日常处理过程记录下来。

这个阶段,AI Agent的表现可能并不如预期,但随着记忆的不断积累,以及持续优化记忆检索的模式(如处理任务时,将匹配度最高、最成功的历史处理记录捞出来),AI Agent就可以进入持续学习领域知识,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的正向循环。

4、Agent的正向意义

对Agent的正向意义再做一轮强调。

AI的目标是:尽可能模拟安全专家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追求更高的准召率。因此,不应当期望Agent落地之后,能够带来额外的能力增益。由于历史经验的不足,Agent甚至对提效的帮助也不会特别显著。

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意义,其实是促进日常工作的数字化。而只有数字化的程度足够高,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经验积累,带动整个团队提升。

在没有Agent之前,大家其实也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

  • 投简历时,公司提供了极细致的简历模版(学历、年龄、工作经历、奖项等),让求职者填写各种标准字段;

  • 面试时,公司将能力考核项一项项列出来(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综合潜力等),要求面试官填写;

  • 事件复盘时,公司提供了用于刨根究底的复盘模版(事件发生时间、响应时间、止损时间、恢复时间等);

  • ……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工填写这些表单,是一件极其annoying的工作。因此,人性使然下,大家总是会耍各种小聪明,来降低这部分工作负担。最终往往导致,貌似有一个非常全面的机制,但执行质量却差强人意。

而AI Agent的出现,可以通过“对话”等形式,大幅度降低这部分工作的精力成本。个人认为,这才是AI Agent的最大意义。

5、结语

AI的发展大体是一个从简单白盒到复杂黑盒的过程,比如:从传统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从RNN的标准Encoder-Decoder模式到GPT直接Decoder-only引领潮流。降低AI的应用和理解门槛,本身也是AI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AI Agent似乎是让决策过程再次变得白盒。但细细品味,AI Agent实际上是将AI应用拔高了一个层面:过去只处理单个任务,现在要处理复杂作业,因此需要CoT的支撑。

大胆猜测,未来会出现一个通用的AI Agent(GPTs已经接近这个状态),大幅度降低AI Agent的落地门槛。随之而来,会出现多个Agent的协作机制:一个Agent扮演高阶决策者,其他Agent扮演不同的职能角色,进一步提升AI处理任务的复杂性。

基于AI Agent探讨:安全领域下的AI应用范式插图11

就仿佛是一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单兵作战 -> 小团队作战 -> 多级管理团队。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wz2311245/article/details/136111528?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71851494916800186513284%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71851494916800186513284&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9-136111528-null-null.nonecase&utm_term=AI%E7%AE%80%E5%8E%86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