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AI赋能政务新媒体:趋势洞察与未来展望

2024-04-13 194

导 读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AI)已嵌入政务新媒体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平台分发、效果评价、舆情监测、运营管理、便民服务等全环节,同时也面临着战略方向较为模糊、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薄弱、伦理规制较为落后等困境。

 

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1]。自2009年中国首个政务新媒体“桃源网”开通以来,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推进政务公开、联通服务群众、抢占舆论高地的“主力军”。过去一段时间里,以5G、AI、大数据、计算机视觉、情感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加速突破,引领新一轮数字内容革命,推动政务新媒体生产动能智能升级,产业生态智能迭变,媒介融合得以纵深发展。

当前,AI已嵌入政务新媒体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平台分发、效果评价、舆情监测、运营管理、便民服务全环节,涵盖党政、公安、消防、交通、气象、文化等多系统领域,政务新媒体已然成为中国智媒生态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AI赋能政务新媒体在信息采集、传播溯源、宣传动员、态势研判、科普辟谣及信息治理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取得重大战“疫”成果的“智能化战略部队”。但与此同时,AI赋能发展过程中,伦理风险日增、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薄弱、创新型人才稀缺、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这表明AI赋能政务新媒体智媒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各方凝聚共识、协同共进,共同推动行业健康高速发展。

本文基于2020—2021年国内政务新媒体AI创新实践典型案例,重点分析AI如何赋能政务新媒体发展,并以此研判AI赋能政务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剖析发展过程中存有的瓶颈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一线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AI如何赋能政务新媒体

(一)万物皆媒延伸信息采集维度,人机协同引领内容生产变革。信息源作为新闻的原始素材,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建构和传播效果。政务新媒体作为连接群众的重要渠道,需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信息资源,让老百姓能够随时随地更充分地了解相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AI赋能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的信息源获取方式,万物皆媒下,政务媒体获取信息数据的渠道将大大拓展,信息内容更为丰富,甚至真正达到全方位、宽领域、全角度的“全知视角”。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成为信息采集、分析、写作加工的底层架构,从“接入端”重塑着现有的内容生产模式,人机协同下,不仅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能通过云端共联,使多元主体在去中心化模式下完成协作式报道。

以政务新媒体作为窗口,利用AI、大数据、物联网、5G等建立的智慧气象系统,不仅能更准确地预报天气,为百姓提供生产生活便利,还能衍生多种应用场景,为智慧城市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上海是我国最早利用AI智慧气象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上海市气象局推出的“上海知天气”客户端便民生活服务应用,基于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和天气预警,汇聚所处区位的气象传感数据,可查询空间范围精确至周围3平方公里,时间范围精准至12小时内的天气状况,方便市民用户生活出行。同时,通过与城市大数据相结合,能够服务气象风险预警、城市交通管理、城区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二)智能算法塑造全新传播模式,精细运营探索政民互动新方式。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工具,政务新媒体在服务群众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长期以来,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运营管理落后、资源倾斜较少等原因,部分单位政务媒体存在活跃程度低、政务互动不回应、内容服务远离群众等问题。依托海量数据与智能算法,AI赋能政务新媒体能够进一步洞察用户需求,实现精准用户画像,做准做精做细政策服务工作;此外,自动化聊天机器人、大数据可视化、VR/AR/MR等手段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本内容,创新表达方式,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传播互动效果,从而推进政务新媒体运营迈向精准化、智能化、亲民化。

作为我国政务新媒体中的翘楚,共青团中央官方新媒体矩阵通过建立网络生态圈、构建智能化信息分类体系等方式,丰富内容建设,强化服务引领,与百分百集团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青年之声V6.0系统基于智能分类技术,可以完成对全国各级团组织累计5951个“青年之声”平台的数据对比、热词云图、热点问题阶段分布、网民情绪等的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分析工作,实现智能抓取、审核、分类、推荐、问答等功能,与青年群体建立了和谐、友善、互信的良好关系,入选了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

(三)深度分析研判社会舆情动向,互联互通拓展新媒体舆论阵地。在现今互联网舆论格局生态中,作为沟通群众的重要手段,政务新媒体承担着发布重要信息、回应政务舆情、引导公共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角色功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媒体融合传播的新时期,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使政务新媒体运营工作面临诸多难题,这给政府部门舆论管理带来较大负面影响。AI赋能政务新媒体,与大数据相结合,通过智能舆情监测系统,能够为在线政务咨询沟通、风险事件舆情防范、行政资源供给匹配等提供更为高效的数据化服务,从而创造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的愿景目标。

例如,湖北省以“长江云”新媒体平台为基础,集聚媒体资源,以“覆盖全省、功能完备、互联互通、运行通畅”为战略目标,建设全省统一的“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按照功能设计,该平台是我国首个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管理、政务信息公开、智慧民生三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媒体信息服务枢纽。“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联通“智慧湖北”建设,建立起了全省舆情应急管理系统,并将网络问政的“回复速度”“满意度”等数据作为研判舆情、考核部门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上线以来,获得了包括中国新闻奖、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等在内的多个重量级荣誉。

(四)智能服务助力疫情科学防控,智能传播推进社会复工复产。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蔓延,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带来巨大威胁,防控和抗击疫情成为各国政府与公众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平台与基础设施,全国各部门政务新媒体充分利用AI,在发布疫情信息、传达防控政策、回应民众关切、宣传健康知识、辟除流言谣言、保障后勤供应等方面表现突出,涌现出多个优秀应用案例。在后疫情时代,AI赋能政务新媒体在持续发布风险预警、加快社会复工复产和生产协同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卫健委联合百度、腾讯、360等企业,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AI等上线了“全国实时疫情动态”功能页面,实现疫情实时数据更新、密切接触者同程查询等,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京东数科推出北京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可视化指挥平台“金盾系统”,汇聚超过近4万居民的健康信息,为疫情信息监测、事后追踪溯源、防控部署、后勤供给等提供了数据支撑。安徽政务服务网推出的“皖事通”客户端,联合科大讯飞集团,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政务信息服务,开展疫情防控信息传播和共享,提供不见面审批非接触式等线上政务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AI赋能政务新媒体

发展的风险与挑战

(一)定位风险:战略方向较为模糊,整体效能有待提升。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新浪AI媒体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调研结果显示,国内政务新媒体机构高度认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将智能化战略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途径,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新模式、新场景与新路径。但从整体上看,仅有34.21%的受访媒体已经启动智能化建设工作,不少媒体仍停留在观望状态[2]。相关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内容生产供给侧,政务服务、运营管理等环节尚未深入,整体效能评价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在日常运营上,部分单位仍按照传统媒体时代的模式运营,无法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不能做到根据不同媒介技术特点、不同渠道性质、不同用户特征、不同行业需求等进行差异化定位,最终导致媒体资源的浪费。

(二)素养风险:技术监管较为落后,伦理治理仍需跟进。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当前,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政务新媒体工作的全环节中,但与此同时,相关的制度建设和规制工作还较为落后。人工智能各类产品的模型训练和应用落地都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这就可能导致隐私侵犯和数据滥用问题,加剧技术赋能与公民权利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此外,由于开发周期短、技术实力有限等原因,部分人工智能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相关评估规范。技术鸿沟的客观存在,也会导致公平性争议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当前技术监管体系急需跟进,从技术标准、职业规范、行业自律、伦理规范等多方面推动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管理风险:创新型人才匮乏,制度保障急需完善。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持与资源投入,媒介融合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仅反映在服务、产品、内容等创新中,也应该体现在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政务新媒体工作的职业人员已经突破200万。201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各单位必须大力提升政务新媒体实践创新与运营管理水平。对此,各部门需要紧抓智能技术发展红利,加强内部建设,适当给予资源倾斜,制定整体性、长远性的战略规划与保障制度,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从业者的思想水平、服务意识、媒介素养和职业待遇,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AI赋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一)从“媒体大脑”到“综合服务枢纽”:职能范围大大延伸。纵观我国政务新媒体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政务新媒体的变革都和媒介技术创新息息相关,从Web2.0社交媒体时代到Web3.0智媒时代,政务新媒体也从过去单一的政务信息公开、突发舆情处理的信息渠道,转变为多矩阵日常化信息传播、服务民众、改善民生的全新平台,嵌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社会基础架构。当前,我国多数地方的政务新媒体工作已经步入矩阵化、制度化的高速发展阶段,通过政务公告栏、移动直播、领导留言板、云上办公、网络庭审等多元化形式,较好地适应了新媒体传播舆论环境。在未来,政务新媒体将与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等建设相结合,打造智慧政府,真正做到利企便民、人民满意。随着更为开放、透明的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更多的公民也将参与到政务新媒体的互动运营中来,携手共建智慧社会,开创政务传播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局面。

(二)从“互联网+”到“智能+”:线上线下更为一体。整体上,AI赋能在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在技术促进媒体的迭代更新,从过去的“互联网+”,走向智能创新、融合发展。物联网采集、无人机拍摄、机器人写作、5G传输等概念性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升生产效率,创新媒体内容产品形式的同时,也为媒介融合提供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智能+”是比“互联网+”更进一步的连接方式。当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主要侧重于提供政务服务、行业大数据与专业领域内决策分析。在未来,随着“智能+”的聚能与落地,将进一步加速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不再局限于媒体行业自身的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而是在更为宏大的社会范围内,经过媒介化的深刻变革后融合各领域资源,连接、激活全社会生产生活要素,从便民利民的基础信息设施演进为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整合者和贡献者。

(三)从“内容为王”到“内容+为王”:价值边界不断拓宽。目前,党政、公安、消防、交通、气象、文化等系统在主流价值引领下,均开始围绕媒体融合和政务服务着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务融媒体中心平台,可以说,AI赋能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务服务和宣传工作发展的大趋势。过去,在信息过载的传播生态中,“内容为王”的生存法则之下,很多政务新媒体对信息资源重视程度不够,整合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或生产创新能力不足,或传播影响力有限。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后,将形成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内容+服务”为导向的全新政务新媒体内容生态圈,实现“内容+平台”“平台+内容”“内容+技术”价值共振,开创更具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优质内容新样态。

结 语

媒介的意义不在于其外在的质料和形式,而在于其居间性即关系连接性。当前,AI赋能政务新媒体数据化、智能化发展已成时代发展趋势,这场由政策引领、技术驱动、价值导向的新的媒体融合改革正顺应时代潮流,处于快速发展中。可以说,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的中坚力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数字化信息技术浪潮下,以政务新媒体作为窗口,万物互联正逐渐成为现实,这个联结人与人、人与物、政务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网络将媒介分布并整合到多个对象和场景中,成为社会结构化中更基础性的建构力量,推动社会进入“深度媒介化”和智慧化时代。纵观媒介发展演进的历史,无论新旧,媒介技术一直都深刻影响着新闻生产、社会关系、资源配置等。AI也许将进一步改变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却不会对新闻伦理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未来,不管它往何种方向变革,还需媒体从业者铭记“技术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人类服务于技术”这一箴言,从而不断地进行实践。当下,也急需有关部门出台政务新媒体智能化发展政策规章,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完善融合发展体系。各政务部门应善用新兴技术,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差异优势。在更为宏大的社会结构中,需要探索跨界融合,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催化建立良性的技术、内容、关系等协同发展生态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在东盟投资企业邻避风险传播策略研究”(批准号:20XXW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金婷.浅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15(08):21-27.

[2]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新浪AI媒体研究院.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R].2020-04-27.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3期】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xwcbx/wlyxmt/202302/t20230213_5587847.shtml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