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指南共识丨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管理专家共识

2024-05-14 156

传统患者自控镇痛(PCA)目前广泛用于术后镇痛,虽然提高了个体化用药水平,但是临床上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其主要原因是对术后镇痛过程的关键信息不能实时获取与反馈。

将传统PCA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新型镇痛系统,称为智能化PCA(Ai⁃PCA)。该系统实现了术后镇痛过程的动态管理,提高了镇痛品质。

为进一步推广Ai⁃PCA,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首部“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管理专家共识”,该共识介绍了Ai⁃PCA技术参考标准,提出了临床实施细则和质量控制的规范要求。

虽然该共识历经专家反复修改讨论,但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来更新共识参考。

传统患者自控镇痛(PCA)目前广泛用于术后镇痛,虽然提高了个体化用药水平,但临床上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其主要原因是对术后镇痛过程的镇痛泵运行情况、自控键按压频率、报警信息、查房评价等关键信息不能实时获取与反馈。

在传统PCA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型镇痛系统,称为智能化PCA(Ai⁃PCA)。

研究显示,与传统PCA比较,Ai⁃PCA可显著降低术后中、重度疼痛和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首部“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推广Ai⁃PCA,提高术后镇痛品质,促进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化。

一、Ai⁃PCA系统

(一)系统组成

由智能输注装置和一次性专用储液药盒、无线传输设备、移动查房系统、中央站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二)参考标准

标准化依据

①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要求,Ai⁃PCA系统应取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②智能镇痛终端应符合电磁兼容标准(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标准(GB9706.1⁃2007和GB9706.27—2005);

③依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与其它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硬件标准:

①智能输注装置具有自控镇痛及无线通信功能,对管路堵塞等报警具有智能判断、自动恢复功能;

②无线传输设备应覆盖Ai⁃PCA应用场所;③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计算机、平板、手机和服务器等。

软件标准:

①支持智能镇痛终端在局域网内无缝漫游;

②无线通信并形成符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PCA数据库,包括智能镇痛终端运行的基本信息、报警信息、患者按压自控键情况、查房评价等;

③具有对PCA运行数据智能分析、智能报警和实时反馈系统;

④网络自动识别智能镇痛终端通信状态;

⑤可与医院其它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⑥具有数据挖掘功能,形成镇痛质量指数(AQI),进行实时质量控制和智能管理考核。

安全标准:

①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相关制度;

②对数据实行分级授权管理;

③对数据及患者信息进行加密管理。

二、临床实施细则

(一)工作流程(见图 1)

图1 Ai-PCA管理工作流程图

  • 术前宣教和知情同意患者及家属可通过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对话、登录医院信息化设备、网站或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获得镇痛相关知识,签署知情同意书。

  • Ai⁃PCA镇痛泵药物配置流程(见图2)。

图2 Ai-PCA镇痛泵药物配置流程

  • Ai⁃PCA查房要求和流程(见图3)

图3 Ai-PCA查房流程

(1)原则上72h内,每日至少查房1次,根据系统反馈信息,必要时增加查房次数,并在系统中做好相应治疗记录。

(2)病区呼叫时应查房和查看系统,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特殊情况应主动、及时向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汇报。

(3)次日晨会上汇报查房情况,对疑难疼痛病例作简要讨论;自动生成查房及Ai⁃PCA记录单。

  • 查房内容

(1)将常见问题列为查房评价主要项目,制定评价标准,对未列明情况记录于其它栏或备注中。

(2)除常规查房评价外,出现“镇痛不足”报警(锁定时间内出现第3次无效按压时,系统报“镇痛不足”)、“镇痛欠佳”报警(1h内第4次触发有效单次剂量,系统报“镇痛欠佳”)和剧烈疼痛处理后h内(系统自动提醒)应进行评价。

(3)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镇静评分等相关评分标准见附录。

(二)管理制度

  • 建立数据管理制度:通过连接医院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患者信息导入及存取,实施镇痛时系统自动记录并保存相关数据。

  • 建立核对制度:系统自动生成并打印镇痛治疗单,便于交接核对。

  • 建立智能化查房制度:明确查房内容及评价项目、查房周期及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及评价标准进行处理及评价。

  • 建立智能质量控制制度:依据系统数据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患者基本信息、镇痛药配方、镇痛方式等信息须完整,特殊情况备注记录,须符合病历书写标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 建立智能考核制度:依据系统提供的AQI制定高效的考核方案。

三、质量控制

原则: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质控。

智能工具:系统中的自控键按压频率、评价率、各类报警发生率、重要报警的处理时间、药液利用率、患者信息完整性等,综合反映了医护人员镇痛技术水平、评估患者的细致度、下达医嘱的精准性、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

系统对上述信息在某区域(如某医院、某地区)任意时间段(如24h)的情况,按一定的权重智能打分(百分制),生成的数据即为AQI。

AQI应用

①科室通常选择显示24h的AQI来直观反映镇痛质量,并利用PDCA循环对AQI显示出的问题持续改进;

②可对某时间段内不同医护人员、不同科室、不同医院的AQI进行分析比较,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四、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处理

Ai⁃PCA系统能够通过输注管路“堵塞”报警和异常的自控键按压频率等各类报警,分析并提示相关不良事件,便于APS成员早期发现。

医务人员应掌握镇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并且能够分析原因,及时有效处理。

呼吸抑制:术后应定时检查呼吸频率和监测SpO2,并向患者和家属宣教呼吸抑制的早期表现,如呼吸频率减慢、口唇发绀等。

如果认为存在呼吸抑制,立即夹闭管路暂停给药,并吸氧,严重者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或纳美芬),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

缓解后可依据患者情况减慢输注速率或去除镇痛泵中的阿片类药物。

镇静过度(嗜睡):查房评估患者处于镇静过度状态,应先夹闭管路,并告知患者和家属只准许患者本人按压镇痛泵按钮,必要时由APS成员调整输注参数。同时,也应寻找其它病理生理和药物的原因,并对症处理。

恶心呕吐:若患者感觉不痛,可暂时夹闭输注管路,调整输注参数,并嘱患者感觉疼痛时自行打开管夹。建议对存在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预防用药。

皮肤瘙痒、便秘、尿潴留:如无法忍受,可以考虑停用阿片类药物,改用其它镇痛药物,并应用少量地塞米松。便秘、尿潴留也可以考虑灌肠或留置导尿管。

低血压:应用硬膜外PCA的患者出现低血压,排除其它因素后通过输液不能改善,考虑降低局麻药浓度。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容量不足或考虑术后出血等其它原因,需联系外科处理。

硬膜外血肿:应用硬膜外PCA的患者,应注意镇痛过程中新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尿潴留、运动阻滞),以及背部或神经根性疼痛。

如怀疑发生硬膜外血肿,应立即拔除硬膜外导管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一般应尽快手术清除血肿。

Ai⁃PCA从信息化和人工智能角度为改进术后镇痛管理水平、提高镇痛品质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但它仅仅是麻醉科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起步,仍需要从大数据和最新人工智能角度进一步研发。

未来的Ai⁃PCA应用会更安全、更有效、更广泛和更智能。

更安全:未来Ai⁃PCA可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通气与氧合、血压和心率等,实时反馈给中央站或医护终端,通过智能分析提前预警,提高镇痛的安全性。

更有效:根据患者需求和∕或监测评估参数,从中央站或医护终端能够调节镇痛泵参数,实现变量输注,使镇痛更为精准有效。

也可与电子病历系统智能对接,可创建“镇痛云病房”,提高舒适化医疗管理水平。

更广泛:除了术后疼痛领域的应用,Ai⁃PCA逐步扩展到其它领域,如在分娩镇痛时接入胎心、胎压等监测数据,经智能分析,可预测、预警、预防分娩过程中的严重不良事件,提升母婴安全性。

对癌性疼痛、慢性疼痛等可形成远程网络化管控平台,实施居家有效镇痛,节约医疗资源。

更智能:随着人工智能健康业的发展,Ai⁃PCA可形成术前评估、术后查房与处理的围术期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化。

另外,依据Ai⁃PCA管理建立的数据标准及数据实时传输,可建立区域乃至全国镇痛数据库,多中心、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控制效能,改进镇痛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疼痛评分标准

(1)NRS评分

  • 0分:无痛;;

  • 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

  • 4~6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但仍可睡眠;;

  • 7~10分:重度疼痛,不能睡眠。

(2)脸谱法(Wong⁃Baker)

由6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见图4)。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图4 Wong-Baker评分标准

2.恶心呕吐评分

  • 0分:无恶心呕吐;

  • 1分:仅恶心;

  • 2分:有呕吐。

3.镇静程度评分

  • 0分:清醒;

  • 1分:有些昏昏欲睡,但容易唤醒;

  • 2分:频繁发生昏昏欲睡,但能唤醒,但不能持续处于觉醒状态(如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入睡);

  • 3分:难以唤醒,不能处于觉醒状态。

4.肌力分级

  •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 2级: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 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 5级:肌力正常。

5.瘙痒评分

  • 0分:无瘙痒;

  • 1分:轻度瘙痒,偶尔搔抓;

  • 2分:中度瘙痒,持续或间断搔抓;

  • 3分:重度瘙痒,烦人的疼痛、搔抓。

6.眩晕评分

  • 0分:无眩晕;

  • 1分:轻度眩晕,持续<30 min;

  • 2分:中度眩晕,持续30 min~2 h;

  • 3分:重度眩晕,感觉不能活动,活动后加重,持续>2h。

7.咽喉疼痛评分

  • 0分:无咽喉疼痛;

  • 1分:吞咽活动时稍有疼痛,能进食进饮;

  • 2分:吞咽活动时疼痛明显,进食进饮困难;

  • 3分:无吞咽活动时仍感觉疼痛。

8.尿潴留评分

  • 0分:无尿潴留;

  • 1分:排尿时间稍延长;

  • 2分:排尿明显困难,尿液呈滴状;

  • 3分:不能自行排尿,留置导尿管。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管理专家共识"工作小组. 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10):5.

来源:梧桐医学

排版:仇俊鑫

校对:刘家甫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45307323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