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AI资讯

AI 时代来临之际,学什么有用?

2024-05-18 54

AI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由几位有丰富创业、工作经历的调色师、计算机视觉专家、色彩科学家创立的人工AI调色项目,该系统用大量的调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根据客户的需求并结合客户的视频素材,可以对视频进行最优化的调色处理,提升70%的调色效率,作为投身摄影多年的人来说,这不啻于喜大普奔的福音,从此不用苦逼坐在电脑前一帧一帧眉头紧锁,只需一键,便能吃着火锅唱着歌,等待最优质的结果。

AI 时代来临之际,学什么有用?插图

从翻译、围棋,到客服、驾驶,越来越多的职业都渐渐落入AI 的“毒手”。在AI面前,人类在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方面所做的一切都无比渺小,不堪一击。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曾断言: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如今看来绝非骇人听闻。AI来到的爆炸效应让世界为之侧目,以至于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连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姨都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中转发了一篇《霍金:很抱歉, 但人工智能可能招致人类灭亡》。

当然,以我浅薄的认知而言,在完成图灵测试之前,机器永远是机器,是没有自我意识、帮助人类提升效率的工具。

AI 时代来临之际,学什么有用?插图1

图灵测试是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判断机器是否能够思考的著名试验,测试某机器是否能表现出与人等价或无法区分的智能

但无可否认,随着生产力的爆炸性变革,我们都站在潮流浩荡的历史路口,找到了风口便是头猪也能起飞,走错了方向便只能被扫入废弃的尘堆。

那么便出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有什么是AI无法取代的?再深入些,机器和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第74届雨果奖《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的答案是:创造力。

在她看来,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能力,是人类的独有天赋。

创造力是生成有意义的新事物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要求理解旧事物,另一方面能够想象新事物。对旧有数据的学习和遵循是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但是对不存在的事物的想象,人工智能远远不如人类。

真正的创造力是对问题的深刻洞察……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感受,就没有真正的创造力。创造力仍然是人类独特的能力,它需要太多人类特质做基础:审美能力、独特的联想能力、敏锐的主观感受、冒险精神、好奇心和自我决定,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切换,最后,还需要对事情强烈的热爱。

所以哪怕谷歌DeepDream可以根据大师的画作去模仿合成相似作品,也仅仅制作了一堆流水线产物,因为在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理解和感受,缺乏想象和探索,机器是冷的,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颜色、没有温度。

如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是一次次加减乘数,一次次死记硬背吗,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偏差的公式和答案,怎么能成为孕育孩子们创造力的土壤?

唯有艺术教育,才能释放每个人真正的创造力,才能在AI无法涉及的领域,铸就人类专属的成就和功绩。

早在2015年,曾美国制定《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并且把艺术教育作为每个美国公民终身教育的内容,不遗余力地普及、推广。

哈佛大学有一个教育创新项目叫Project Zero,这个项目研究的就是思维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并且如何通过教育让孩子拥有最先进的方式,研究指出,“艺术思维”,是孩子最需要的思维方式,能让孩子们更聪明,懂得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整理思路、表达自己、解决问题以及提升学习。

我国,更早在2005年的考察报告就指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是全社会的凝聚和创新所在。

很多艺术形式(如合唱、合奏、艺术设计等)都要求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艺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组织能力、合作态度、协调能力能够获得感性的体验和有效的训练。

艺术教育使人不仅仅了解艺术本身,而且更多认知和理解艺术背后的社会文化、精神和价值,如此附着于艺术之上的文化、精神、价值更易于得到生动的传播与广泛的认可,必然会促使人们产生共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价值和话语,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内聚力。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艺术教育在中国,依然是小众化的教育,面向大部分人的艺术素养教育仍然没有得到重视。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最讨厌的课程,就从数学英语,变成了美术和体育。哪怕主课课程再枯燥无聊,有了心理准备,无非伸脖子一刀。然而,当面临升学压力的时候,我们敬爱的美术和体育老师总是会突然抱恙,曾经满怀期待上课铃响,却总是只能看到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会笑着说:“你们的美术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我们自习吧….”

我想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基本缺乏艺术教育的机会,随着年龄越大、压力越重、便只能在不见天日的题海当中遨游。

我理解过当初老师和家长的行为,我感谢他们给了我一次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但这并不影响我为年轻时缺乏艺术教育而感到遗憾。

如果我有自己孩子(好吧首先我要找到一个女朋友),我绝不会让他失去他父亲曾经的向往,不在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探索、感知和表达的意义。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满怀热情,永葆活力,拥有对这个世界好奇地探索和浪漫的认知,喜欢用超越语言文字的方式展示自己独一无二地、天马行空的世界。

而我相信,艺术是孩子们早起发展的必要存在,是提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创造和审美、对于心理调适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当他们通过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信号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他们就获得了良好的感知、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将是背多少课文、做多少题目都无法得到的宝藏。

而他们长大后,在波澜壮阔的AI时代,从艺术教育中所获取的能力、所塑造的人格——认知和审美、创造和探索、理解和沟通、鉴赏和创作…都将成为AI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凭仗。

就如我的工作,哪怕今后我可以借用AI抓住拍摄时机、修正拍摄角度,但却无法替我产生瞬间的灵感,无法赋予我想在作品中表达的寓意。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应该滋育每一个人,不应是小众精英的玩物、高考加分的工具。如之前所说,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探索、感知和表达的意义。

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家庭还是学习,艺术教育的资源并不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艺术教育的机会,而在中国乡村,艺术教育资源更加匮乏,数据表明,约有6000万的孩子,即使渴望学习艺术,但由于缺乏艺术师资,无缘接受艺术教育。

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尤其是网络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教育成本的降低,这些孩子们,终将会迎来被艺术滋润的那天。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在一副画作中,可以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后热血沸腾;他可以徜徉在太白东坡恣意绚丽的诗词中;可以组件一支自己的乐队,或者弹着吉他在月色下为新动的女生表白。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借助AI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却无需被AI取代。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654150/answer/488409817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