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AI资讯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

2024-05-21 68

守门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之物,但中国不产狮子,历代匠人究竟以什么为摹本?从现有守门狮子造型看,与真实的狮子相去甚远,二者几无共同之处,令人怀疑:守门狮子是否源自其他动物。

事实是,守门狮子的形象确源于另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即格里芬。

格里芬是最早的草原帝国斯基泰王朝(古希腊文献称为西徐亚王朝)的崇拜物,分鹿形格里芬、狮形格里芬和鹰形格里芬三种,鹿形有异常繁复、鹰嘴状的长角,狮形为有翼的狮子,鹰形是鹰头狮身。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

狮形格里芬

鹰形格里芬后融入古希腊神话,即狮鹫,据称其身体比8头狮子还大,高度超100只老鹰,长耳,豹嘴,脚爪大如牛角,萨博汽车车标、热那亚足球队队徽上即有狮鹫形象。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1

狮鹫(jiù)

格里芬西传以鹰形为主,而东传却以鹿形、狮形为主,中国早期石狮子的造型均带翅膀,透露出一段被淡忘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史。

1 狮子本名为师子

狮子有三名,即狻猊(suān ní)(音同酸泥,又写作狻麑)、师子(即狮子)和虓(xiāo)(音同肖)。狻猊最早见,《尔雅解兽》中说:“狻猊,如虎猫,食虎豹。”这是关于狮子最早的记载。

古印度语称狮子为suangi(音似酸枝),与狻猊的古音(sun-ngiei,音似酸知安)接近,故美国学者谢弗认为应自印度传入。今野生狮子多生活在非洲,但历史上亚洲、欧洲均有狮,现印度国家公园中仍有野生亚洲狮。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2

印度国徽上的狮子,来自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

但,狻猊未必就是狮子,《穆天子传》中说:“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由此看,狻猊也可能与桃拔、天禄一样,都是传说中的动物,后附会到狮子身上。

学者林梅村认为,狻猊出自斯基泰语sarvanai,而斯基泰人(在中国古籍中又被记作塞人、塞种)自商代便与中原往来,商代妇好墓中出土颇多和田玉,可证彼此交往之密切。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3

斯基泰人,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师子这一称呼则是自伊朗传入,西汉初年始有,《汉书西域传》中说:“乌弋地暑热莽平……有桃拔、师子、犀牛。”乌弋,即乌弋山离国,在今阿富汗之赫拉特。

直到北宋,才出现“狮”字,但释为猛兽,人们仍用师子来称狮子,到了明代,狮才正式替代师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

至于虓(xiāo),《说文解字》称“师子也”,因狮吼时会发出虓音,但此称并未流传开来。

2 半龙半格里芬的怪兽

格里芬图像东传,在商周青铜器上体现为饕餮纹,此外,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城遗址中,出土了一对错金银双翼神兽,显系格里芬的变形,被很多学者定为中国最早的狮形图像。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4

殷墟晚期一件青铜卣盖面上的饕餮纹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5

中山王城遗址出土,错金银双翼神兽

汉武帝通西域后,中原对狮子有了较直观的了解,但在正史中,尚无进贡狮子的记载,直到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才有了第一次贡狮记录,即:“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在《后汉书》中,西域各国只贡过4次狮子。据学者宋岚统计,在历代正史本记中,共有21次贡狮记录,最后一次是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葡萄牙使臣携非洲狮朝觐。康熙下江南时,曾船载狮子前往。

中原不产狮子,贡狮则深锁皇家内院,连纪晓岚都叹无缘眼福,故民间对狮子的真形象极不熟悉。元代画家有《元人画贡獒图轴》,现藏在台北故宫中,从画面看,分明是一只狮子,可见画家连獒和狮子都还没分清。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6

《元人画贡獒图轴》

见不到真狮子,匠人们只能依据舶来的格里芬,加上本土传统图案来造型。

最晚从东汉开始,中国出现石刻狮子,以镇守陵墓。这一习俗中亚也有,但中国石狮子与格里芬有较大不同,受龙的影响,中国初期石狮子身体多呈S形起伏,即前足距地、胸脯挺起、臀部高翘,且张嘴吐舌,只是仍保留着双翼,透露出它的中亚血脉。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7

洛阳博物馆·东汉石辟邪

3 连翅膀都混没了

然而,石狮子的翅膀渐渐退化。

一是翅膀呈开放造型,制作工艺复杂,废料,且易损坏,不如在石狮肋部刻上翅膀图案了事,不仅是翅膀,石狮子的尾巴后来也这么处理。

二是既然已和龙结合,而龙原本就有飞翔的能力,添上翅膀,有画蛇添足之嫌。

翅膀的退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唐代敦煌藏经洞流失到海外的珍品绘画《狮子图》中,仍为有翼狮,但看上去已分不清是翅膀还是卷毛,虽然还保留了格里芬的特征——翼尖指向头部,翅膀成S形。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8

敦煌藏经洞·香炉狮子凤凰图

唐代是格里芬在中原变形的关键期,因佛教影响力增强,而佛教视狮子为仁兽,是菩萨的坐骑,佛说法被称为狮子吼,狮子被认为有辟邪护法之功,这使狮子形象大变,从传统勇武、矫健,转向慈眉善目、内含威武。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9

作为菩萨坐骑的狮子

汉代之后,中原近400年战乱,人民痛苦不堪,唐朝是一个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的朝代,为掩盖武力得天下、有鲜卑血统之短,刻意渲染中原传统文化,以示自己是正统的护佑者,故刻意揄扬本土的龙,对外来的狮子则大加贬抑,使其越来越不像猛兽。

在唐朝宫廷中,中亚艺人驯狮(或装扮狮子跳舞)成为给皇帝祝寿的定制节目,李白在《上云乐》中写道:“五色师子,九苞凤皇。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10

罗布人的狮子舞,与汉族狮子舞截然不同

石狮子日渐“狗”化,则翅膀亦成多余之物,连身体也日渐臃肿肥胖起来。

4 从皇家又流落到民间

我们常见的守门狮子是怎么来的?

唐代城市多取“里坊制”,以长安为例,共108坊,每坊均有土制坊墙,用以防盗,白天坊门开放,夜则关闭。长安有宵禁制度,平民不得夜行,李白在诗中写道:“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酤酒谁论价。”因胡人酒店可彻夜开放,官家不敢干预,除了找胡姬佐酒,别无其他选择。

坊门一般为牌楼式,立柱两边用巨石固定,石上刻狮子等,以为装饰。

唐末宋初,商品经济繁荣,坊墙被废,富贵人家为自高身分,参照传统坊门样式,在自家宅门前摆放石狮子。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11

紫禁城桥上的“护裆萌狮”

石狮子沦为看家护院的保安,其造型更趋生活化,清代《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的营造格式为:“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铃铛、绣带、绣珠等,完全是家犬的标配。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12

丧失尊严的石狮子

也有彻底丧失尊严的石狮子。

石狮子普及还有一个意外因素,即龟的衰落。龟原本与龙、凤、麟一起位列四灵,在门口刻龟以求吉并不罕见,但元代《辍耕录》中记了金方的诗,嘲某大姓说:“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传说兔望月而孕,以刺女子不夫而有喜,而行淫者行事诡秘,有如缩头龟。明代永乐皇帝篡权后,有“乌龟法令”,将忠于建文帝的臣子皆称为乌龟,其后代称为“龟子”,永操贱业,成为一种固定的身分——乐籍。

龟倒霉了,却便宜了石狮子,令后者迅速风靡。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13

杭州灵隐寺的浮雕石狮子

5 真狮子在中国也憋屈

虽然石狮子越做越像狗,可对真狮子,国人仍觉敬畏,元人熊太古说:“其(指狮子)乳入牛马乳中,皆化成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道:“庄帝(汉明帝刘庄)谓侍中李彧曰:‘朕闻虎见狮必伏,可觅试之。’于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巩县、山阳并送二虎一豹。帝在华林园观之。于是,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

明末宫廷门口曾以置于笼中的一虎二豹守卫,那么,为何不用更威猛的狮子呢?也许是因为狮子太贵

古代中国不产狮子,为何却在家门口让石狮守门?插图14

狮子只能靠进贡获得,明成化十九年(1484),阿黑麻王进狮子两头,每头按金钱豹例加5表里,所谓表里,一般指一匹锦缎,当时贡金钱豹的份例是8表里,如此算来,价已不低。

1478年,撒马尔罕使臣怕六湾贡狮子,皇帝依例赏赐,可使臣抱怨路远,皇帝又赐正副使各2表里,随从1表里,可怕六湾拖到第二年还不肯走,皇帝只好又赐正副使50两白银,并给15名随从每人5两,怕六湾又说回国路受阻,请改走海路,顺便到天津长芦买盐,结果沿途骚扰,最终明帝派兵将其扭送至广州,轰出国门。

据中亚史料载,每送给明朝一只狮子,可得30箱共1千种商品,代价巨大,却无实用价值,到明孝宗时,下令不许再贡,李东阳为此还写诗添乱说:“万里狡猊初却贡,一时台省共腾欢。”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EA3NAL9A0521VDH4.html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