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AI资讯

探讨ChatGPT对学术写作的影响

2024-08-30 45

2022年11月底,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了ChatGPT大型语言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执行各种语言任务,包括机器翻译、问答、摘要、写论文等,协助使用者完成一系列任务,目前月活跃用户已达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据媒体报道,有国外大学生借助ChatGPT完成的论文获得了授课老师的最高评价等级。另据测试,由ChatGPT撰写的论文摘要和内容甚至“骗”过了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可见,未来ChatGPT会对学术期刊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目前,Nature规定,ChatGPT等大模型不能被列为作者。如在论文创作中用过相关工具,作者应在“方法”或“致谢”或适当的部分明确说明。国内C刊也相继声明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为进一步了解ChatGPT对学术写作产生的影响,本网记者特别邀请了《天津社会科学》主编时世平为我们答疑解惑。

ChatGPT不会替代创新性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ChatGPT对学术写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时世平:人工智能写作已经成为现实,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文学创作、新闻写作、人工智能翻译等。但真正将人工智能与学术写作联结起来的,应该是最近热议的ChatGPT。那么,如果讨论ChatGPT对学术论文的产生影响,应该首先确定ChatGPT能否写出真正的论文来。

如果将学术写作视为比较初级的学术文献梳理加工,无疑ChatGPT能够胜任,它强大的数据检索与加工能力,会减少我们真正进入论文写作前的文献检索查找的时间,对于学术创作有辅助功能,从这种角度来讲,ChatGPT使论文写作的进入门槛变低。但是,对于以创新性为追求的高级论文写作而言,ChatGPT却只能做到对于材料的物理加工,不会产生创新性思想,也就是不能在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如学者写作过程中的思想的火花等化合反应。毕竟,ChatGPT作为一种高级的写作辅助工具,它只是学者论文写作的中介、桥梁,但论文最终形态却不能在中介、桥梁上呈现。从这一点而言,ChatGPT会对当前大量重复写作的论文产生影响,甚至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高级,算法越来越精细,完全替代人的低级论文写作。这也是ChatGPT在教育与新闻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但是,ChatGPT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数据检索、加工,但却无法产生人类思想的灵光,因此,对于产生影响人类思想发展进程的高级创新论文写作而言,ChatGPT却无能为力,因为学术论文内在的逻辑结构与创意是人工智能写作不具备的。正如现在鉴别人工智能文本的软件GPTZero使用困惑性(Perplexity)与突发性(Burstiness)两种不同的指标来评估文本是否由机器人编写,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以何种方式介入很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网: ChatGPT应用在论文写作中,会不会产生学术不端的现象?

时世平:在论文写作中,是否产生学术不端,首先得看ChatGPT以何种方式介入学术论文写作中,是它自动写论文(只能字数少量的写作,字数大量的论文当前暂不可能,中文论文写作较之英文写作实现难度更大。因此不能妖魔化,人工智能没有人的指令,根本不可能工作),还是它作为搜索工具、语言工具等介入,或者是根据人的指令写出提纲即作为一个写作创意介入。

作为搜索工具、语言工具的介入,与通常人的写作中的文献检索等相似,一般而言,类似工作会在论文最终形态呈现时,做出不属于论文本体部分的交代。而根据人的指令写出提纲,是人工智能写作的高段位功能,原则上参与了创作,按照实际论文写作参与程度来讲,这就应该署名了。

不管是人工写作,还是人工智能写作,按现有的学术论文规范,只要超过限定的重复率,都应视为学术不端。学术不端就是对于人类知识的不尊重,不利于知识的传承,应该严格加以规范和打击,这无关人工还是人工智能的创作身份。另外,因为人工智能写作基于对已有知识的检索与加工,语句重复或思想抄袭难以避免,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版权纠纷,如知识产权、肖像权或者著作权,这也是学术不端,不过现在较难认定。可以说,ChatGPT让学术出版单位的查重工作更加艰巨,也更加必要。同时,也对查复软件的开发提出了挑战。

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受法律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网:ChatGPT生成的文本内容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吗?为什么?

时世平:目前法律界普遍共识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人工智能是向人类已有的作品学习的。比如微软小冰写诗放弃了写作的著作权。不过,对于人工智能所属的开发方或购买使用方等,却可能要求某些人工智能的产权,作为公司层面,可能会要求某些人工智能作品的产权。

学术论文的著作权,一般属于写作者署名所有,署名者权责共担。如果人工智能根据人的指令以及后期加工生成的最终文本,应该归人工智能的操作者及后期加工者所有,人工智能不能署名,毕竟只是一种高级智能工具,可在论文非主体部分作出说明即可。现在关于人工智能写作缺乏法律规范,亟须建立行业规范或者立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孙美娟 采访整理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gjgc/hqxx/202303/t20230313_5602810.shtml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