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AI资讯

AI大模型:以“大规模预训练﹢微调”范式满足多元化需求

2024-09-12 58

文继荣:一般认为,AI大模型发展起源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2017年Transformer网络提出后,伴随着参数量的不断提升,它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慢慢成为基础性架构,并在2018年其参数量达到3亿规模,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BERT。基于如此之大的参数量,研究者发现它能够同时出色地完成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这也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在大模型研究的早期阶段,仍然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诞生了诸如上述BERT、GPT-3等一系列代表性模型,它们的参数量从起初的几亿,快速增长为数十亿乃至千亿规模。而随之带来的就是相应能力的提升,具备了从简单的文本问答、文本创作到符号式语言的推理能力;近两年,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以其他模态(如视觉等)为基础的大模型研究,希望模型也可以看懂世间万物。在这个阶段,诞生了如ViT等包含数亿参数规模的视觉模型。

上述模型分别具备了读的能力和看的能力,研究者期望将这两类能力统一起来,具备如大脑体现的多模态感知能力,这一部分的代表性模型就是文澜、CLIP、DALL·E等模型。

当前,AI大模型的发展正从以不同模态数据为基础过渡到同知识、可解释性、学习理论等方面相结合,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开花的新格局。这对AI大模型研究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曹峰:AI大模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从参数规模上看,AI大模型先后经历了预训练模型、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三个阶段,参数量实现了从亿级到万亿级的突破。从模态支持上看,AI大模型从支持图片、图像、文本、语音单一模态下的单一任务,逐渐发展为支持多种模态下的多种任务。在各阶段的衍变过程中,涌现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AI大模型。

国外方面,Google于2018年提出BERT模型,掀起了预训练模型的研究热潮;OpenAI于2020年提出首个千亿级的GPT-3模型,将模型规模推向新的高度。

国内方面,华为于2021年发布首个中文千亿级的盘古模型,进一步增强中文大模型研究影响力;中科院自动化所于2021年提出首个三模态的紫东太初模型,预示着AI大模型进一步走向通用场景;百度于2022年发布10个产业级知识增强的ERNIE模型,全面涵盖基础大模型、任务大模型、行业大模型。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770739273944604&wfr=spider&for=pc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