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米要成长,雷军常反思
文|产业科技Pro
8月14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京举行了他的第四次年度公开演讲。
演讲中,雷军分享了过去30多年“革命家史”中几次关键成长和感悟,剖析了小米过去几年在手机高端化道路上的挣扎与探索。之后,雷军宣布小米科技战略升级: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并透露在AI大模型方面的技术布局重点。
显然,高端化成为小米打响智能手机突围战的关键支撑。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几近饱和,产品创新边际减弱,同质化严重,又加之下游需求波动,导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存量格局固化。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802亿部,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机构Canalys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2.58亿部,同比下降10%。
行业高光渐退,小米却能步步为营,在存量市场中开出一条通路,并且实现利润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雷军对市场敏锐的洞察,施行“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则离不开高端化战略。
“反思自己“与“找人问问”
雷军说,“过去三年高端探索之路,是近十年来我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成长。”从过往经历看,小米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的探索进程确实命途多舛。
小米的高端之路从小米10开始。小米10开售一分钟创下2亿销售额,并突破100万台销量。首战告捷后紧接着,小米11 因出现重大质量瑕疵,销售与口碑遭遇重大挫折。花很大力气做小米12,虽首销5分钟突破18亿元,但最终成绩依旧不达预期。
产品迭代的不顺,最终传导至经营业绩上的下滑。财报显示,小米2022年收入2800.44亿元,同比下降14.7%;毛利475.77亿元,同比下降18.3%;经调整净利润85.18亿元,同比下降61.4%。
雷军表示,小米的一大优点在于“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于是,小米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就是管理层迭代。在2022年与2023年新旧交替的时候,小米也迎来了集团总裁的新老交接。前总裁及合伙人王翔卸任退休,由除首席财务官外最晚入职的高管卢伟冰接任,为改革中的小米注入更年轻的血液。
其次,清库存。在“规模与利润并重”策略的推动下,放缓了为占领市场进一步扩张的步伐,连读多个季度加大力度清库存。
小米今年第一季度整体存货金额同比下降24.1%,为近9个季度以来的最低位。随着库存水平逐渐正常化,今年第二季度,小米以3320万部的出货量,在机构Canalys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榜单上,排名第三,为稳健经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强化核心技术。目前,小米已在大力加强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已经布局12个技术领域、99个细分赛道,全球专利授权3200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关于5G标准必要专利的研究报告显示,小米以4.10%全球专利族,成为全球排名前十中最年轻的企业。
2022年,小米的研发开支为160亿元,比2021年的132亿元,增加21.7%。2023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41亿元,同比增长17.7%;研发人员数达到16458人,占员工总数超过50%,预计2023年总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未来5年,小米计划技术投入1000 亿元。
雷军在本次演讲中提到自己的一个感悟,“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个懂的人问问。”
于是,在对内加大改革和调整力度,积极“修炼内功”的同时,小米也不吝于寻求更专业的帮助,如与徕卡相机携手发布、联合研发首个影像旗舰手机小米12S系列。
小米一直对影像十分重视,于2017年就设立了独立的相机部,用两年时间获得DXO测评拍摄、广角、视频三冠王,综合评分全球第一,继而推出了定制传感器、配置拉满、参数到顶的小米11 Ultra,却并没有获得用户的满意。
于是,小米向专业顶级却曾两次婉拒过的徕卡寻求帮助。不光与徕卡联合研发,还邀请徕卡来小米开办摄影培训班,最终诞生徕卡双画质首款产品小米12s Ultra。上市后获得较好口碑,并于今年8月前提前完成全年销售计划,成为小米高端战略的重要转折点。
拥抱大模型
在本次演讲后的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公布“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长期持续投入”的科技理念,并在科技探索的过程中遵从“(软件×硬件)ᴬᴵ”原则。
即,软件硬件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保证;AI必须、也必然全面赋能,是小米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
小米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技术变革。今年4月,小米正式组建大模型团队,AI领域相关人员超1200人,全面拥抱大模型。
从2016年组建第一支视觉AI团队至今,7年时间,6次扩展,小米人工智能团队已经有3000多人。逐步建立了视觉、语音、声学、知识图谱、NLP、机器学习、多模态等AI技术能力。
外界的千模大战已经斗得如火如荼,而小米却似乎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不紧不慢、徐徐而来,难免会被认为是跟风之举,噱头大于实质。
然而,从小米自身的业务结构来看,无论是手机、小爱同学、MIUI,还是自动驾驶、AIoT机器人等各个业务板块,都需要通过AI的有效赋能来实现升级。
这也是雷军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的另一价值体现。正如雷军预料,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赢得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首先实现场景落地、升级大模型版本的是小米旗下“小爱同学”,已于发布会当日开启邀请测试。
在各品牌的语音助手中,小爱同学用户范围最广,其月活跃用户突破1.1亿人。小米的各类IoT设备几乎全数接入小爱同学,而小米的IoT生态设备数量,在各家智能手机厂商中占比最多。小米选择小爱同学“为士卒先”,不无道理。
小米大模型MiLM-6B的主力突破方向为轻量化和本地部署,全力优化100亿大模型,目前已训练60亿参数模型,在手机端跑通13亿参数大模型,部分场景可媲美云端60亿参数大模型运算结果。
小米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剑曾表示,团队的目标是通用大语言模型,参数规模在几百亿,用于训练的设备投入是几千万元级别。而小米大模型落地产品会采用“混合模式”,传统模型和大模型各自解决其擅长的问题。
MiLM-6B在STEM、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及中国特定主题等具体的能力维度上,表现都较为均衡。
来自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试平台的C-Eval、CMMLU的数据显示,小米大模型MiLM-6B的排名分别是第10和中文向第1。其中,在C-Eval排名中,小米大模型甚至排在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前列。
小米曾表示,将不断挖掘AI相关的用户场景,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并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开拓更多机会;并且将继续大模型研究,引入更加先进的大模型能力,包括探索多模态能力、智能座舱交互体验提升等。
责任编辑:
原文链接:http://news.sohu.com/a/712871368_25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