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米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自主技术的展示和发力来“秀肌肉”,而这是以往我们印象当中讲求性价比的小米所不多见的。
8月29日,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了2023年Q2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674亿元,环比增长13%,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51亿元,同比大增147%,为2021年Q4以来单季度最高利润表现。截至2023年上半年,小米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4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经调整净利润水平。
在提出“规模与利润并重”新经营策略的两个季度之后,小米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已经初现峥嵘。在广为人知的“厚道”与“性价比”之外,“赚钱能力强”已经开始成为小米的全新标签。
Q2业绩回顾
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到,二季度与智能汽车研发相关的支出高达14亿,如果不计这部分支出的影响,小米在二季度的利润表现完全可以用炸裂来形容。
亮眼的利润表现的背后,是各项经营指标的全面向好。据统计,报告期内有15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其中集团整体毛利率高达21%,现金储备达1132亿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整体存货金额同比下降33.5%至人民币385亿元,为近10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位。
手机业务方面,整体出货量为3290万台,业务收入环比提升4.6%至人民币366亿元,毛利率为13.3%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连续12个季度稳居前三,市占率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达12.9%。
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达人民币223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17.6%,连续3个季度保持增长。
互联网业务方面,截止2023年6月,全球及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分别达6.06亿和1.49亿,同比增长10.8%和6.5%。在庞大的用户基数带动下,Q2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提升6.8%达人民币74亿元,创历史新高,毛利率亦同比增长至74.1%。
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小米,悄然迎来了自己业绩的第二春。
在如此优异的表现背后,驱动小米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核心动力究竟是什么?
利润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动力一:毛利率全线提升
实际上,小米本次财报的表现,颇有些不同寻常之处。
首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实际上并不太理想。根据Canalys数据,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0.1%,是连续第六个季度同比下滑。在这样的逆风环境下,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市占率达到12.9%,环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呈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实际上,如果单纯从手机出货量和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小米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Q2的手机出货量为3290万部,较之去年同期的3910万部降幅明显,而对应的收入也从423亿下降到了366亿,出现了两位数的同比下滑。
然而,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手机业务贡献的毛利,却从去年Q2的36.6亿,大幅度上涨到了今年Q2的48.8亿,暴涨33.3%,相对应的,毛利率也达到了13.3%的历史新高。
如果我们把数据拆分到每一台手机的毛利贡献上,情况则更为夸张:单部手机的毛利贡献,从去年Q2的93.6元/部,暴涨到了今年Q2的148.3元/部,涨幅高达58.5%,相对过往手机业务的低毛利经营,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知道,即使在历史业绩最为辉煌的2021年,手机业务平均的毛利贡献也仅为130元/部,那还是在华为手机业务被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取得的。而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萎缩的大环境当中,小米手机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毛利表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毛利率的改善不仅仅出现在手机业务上。在AIoT业务上,毛利率同样达到了17.6%的历史新高,甚至于,原本毛利率就比较高的互联网业务,本季度也同步发力,毛利率达到74.1%,是2021年之后的最高水平。
总之,三大业务毛利率的全面提升,让小米在总收入并没有显著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了毛利的高增长,并且带动了经调整净利润的大幅上升。
动力二:高端化初现峥嵘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小米毛利率增长背后的动力,有一个词肯定是绕不开的:高端化。尤其是,手机业务的高端化。
作为个人计算平台,智能手机一直是小米各项业务的核心,也是小米未来最大的倚仗所在。“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们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赢得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8月14日的演讲中,雷军如此强调高端市场的重要性。
而小米在高端手机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则是对这一战略判断的最好诠释。在过去的这个季度,小米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提升明显:Q2数据显示,小米在中国大陆4000-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12.7%,同时,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单价)同比提升超过了24%。同时,根据第三方数据,二季度,小米在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单价3000元以上)销量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中占比提升3.3%,达到了20.1%。
实际上,在更高端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小米的表现同样堪称惊艳。8月14日,小米发布了最新一代折叠屏旗舰MIXFOLD3,在行业普遍牺牲性能,追求折叠屏的极致轻薄的情况下,小米通过技术自研,将折叠屏的轻薄与旗舰机的体验做到了兼具。MIX Fold 3不但搭载了徕卡全焦段四摄,续航体验更可媲美直板旗舰机。在多种全新技术的加持下,MIX FOLD3首销仅5分钟便达成了上一代的2.25倍的销量表现,成为折叠屏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者。
按照行业规律,高单价的产品必然带来更高的毛利率表现。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达到13.3%,而去年同期仅为8.7%,目前来看,高端化的发力应该是导致毛利率上涨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动力三:IoT开疆拓土
二季度,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实现了总收入和毛利率的同步增长,其中,收入为人民币223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达到17.6%,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在这当中,智能家电业务的表现十分亮眼。据财报显示,二季度,智能家电业务同比增长高达70%,而受到季节因素推动,空调产品和冰箱产品的表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空调产品的出货量同比增长90%,冰箱和洗衣机产品的出货量则分别达到50万和30万台。这样的表现,让人很难相信小米其实是家电市场的“后来者”。
同时,在智能电视市场,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出货量当中继续排名第一,而平板电脑产品的出货量则有50%的同比增长,在TWS耳机市场,小米继续延续着统治级的表现,出货量持续排名第一。
多条业务线同时发力之下,IoT成为小米毛利持续增长的又一个驱动引擎。
“技术小米”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有件事情非常耐人寻味:对比去年和今年的二季度,小米在销售及推广开支、广告开支、行政开支方面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费用压缩颇有成效,然而研发开支方面,同比增长却高达21%,这其中固然有智能电动车研发相关的支出,却也可以看出小米技术立身的初心并没有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实际上,在过去六年当中(2017-2022),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预计2023年小米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未来五年(2022-2026)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也显示出小米对自身发展的长期信心。
小米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自主技术的展示和发力来“秀肌肉”,而这是以往我们印象当中讲求性价比的小米所不多见的。
譬如新一代折叠屏旗舰MIXFOLD3,就是一个典型的“秀肌肉”型的产品。
MIX FOLD3采用了小米自研的龙骨转轴和3级连杆结构设计,搭载徕卡光学全焦段四摄,为折叠屏手机带来旗舰级影像体验。续航方面,MIXFold 3采用两块小米澎湃电池和新一代碳硅负极技术,内置了两颗自研的澎湃G1电源管理芯片,由澎湃P1快充芯片管理,达到了与非折叠屏旗舰旗鼓相当的续航能力。
在如此多的核心技术加持之下, MIXFOLD3开售仅5分钟,就达到了上一代折叠屏产品2.25倍的销量,直接刷新了小米折叠旗舰新纪录,成为小米高端阵营又一员强将。
而在席卷全球科技圈的AI热潮当中,小米同样不会缺席。
事实上,小米是国内较早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之一。自2016年组建AI团队以来,经过7年6次扩展,小米AI团队已超3000人,逐步建立了视觉、语音、声学、知识图谱、NLP、机器学习、多模态等AI技术能力。
小米自研大模型目前已正式亮相,2023年8月10日,小米自研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MiLM-6B,参数规模为64亿,在权威中文评测榜单C-EVAL和CMMLU中位列同等参数规模大模型第一。在大模型的未来布局方向上,小米聚焦轻量化、本地部署,不盲目追求模型参数规模,而是综合考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最佳均衡。目前,小米自研的13亿参数的端侧模型已经在手机端跑通,部分场景效果媲美60亿模型在云端的运算结果。随着小爱同学大模型版本开启邀请测试,小米内部增长原力将依托时代机遇获得新生。
在AI硬件产品方面,小米积极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致力于让仿生机器人走入生活。在今年的在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发布新一代CyberDog2 ,它搭载小米自研CyberGear 微电机和AI多模态融合感知决策系统,运动能力提升,力度控制更加精准,充分展示了小米在机器人技术的仿真能力及更智能的决策执行算法能力方面获得重要进展,也体现出小米在科技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今年8月,小米更是进一步加码,官宣科技战略升级,形成四个关键路径和原则: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总结为公式(软件×硬件)ᴬᴵ,成为首家把AI放在次方地位的科技公司。技术力的迭代和进步,产品力的进化和发展,是小米在快速变化市场中始终保持向上发展的信心来源。
除了上述前沿业务之外,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万众瞩目的小米造车计划。
在Q2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介绍,小米汽车的实际投入力度还要更大,小米是抱着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目标来做汽车的长期布局,做全栈自研,还自建了汽车工厂,所以现金流的投入要比披露的数字还要更高。他表示,小米汽车刚刚结束了夏测,进展超出预期,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不变。
实际上,如果我们对比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今天的小米,正在凭借比这几家知名厂商更高的研发效率、更低的资金投入,去实现一张可以超越一众竞争对手的产品研发时间表,如果明年上半年能够如期交付,小米汽车的发展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可能将会创下全新汽车品牌进入市场的一个新纪录。这跟小米过去多年来对于基础性业务的持续投入和资源积累是分不开的。
毕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左右销量和份额的胜负手,而手握数亿活跃用户和海量数据的小米,较之造车新势力,具有先天的优势。
小米汽车的横空出世,必然会给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一次不亚于核弹爆发的震撼。
一个更善于赚钱的小米2.0
曾几何时,小米身上被贴了几个难以摆脱的标签:包括但不限于性价比、低毛利、低端产品……
而在我们仍然怀抱偏见的时候,一个完成了蜕变的全新小米却已经悄悄走来。
一个敢于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并且用技术优势去主动进攻的小米;一个在新业务领域咄咄逼人、敢于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寸土必争的小米;一个具备世界五百强体量、却仍然初心不改、充满青春活力的小米。
最重要的是:一个更加懂得如何赚钱的小米。
以小米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网络、以小米的超高性价比的产品序列,以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如果再加上强大的盈利能力,这样的一种组合,究竟能在整个行业当中掀起什么样的风浪,我心怀憧憬,却又有些难以想象。
以Q2的21%毛利率为新的出发点,未来十年的小米,值得所有人心怀期待——无论是在产品和技术层面、规模和利润层面,以及,资本市场层面,皆是如此。
未来,已来。
原文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30901A04ID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