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AI辩论-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小

2024-04-14 30

“新媒体时代”:指在数字、网络、交互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式。然而,从后现代和解构的视角看,这并不仅仅意味着媒体形式的改变,而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变迁,标志着信息和知识的去中心化,以及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民主化。

“人们的知识差距”:在后现代和解构的视角中,知识不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多元的、相对的、不稳定的。因此,知识差距并不仅指知识的数量和深度的差异,也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解读的差异。

“越来越小”:这个概念也需要解构。它不仅可能指知识的数量和深度的差异减小,也可能指对知识的理解和解读的多样性增加,即知识的一元性减小。

比较标准

信息和知识的去中心化:新媒体是否推动了信息和知识的去中心化,使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更为民主化?

知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新媒体是否增加了知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使得不同的理解和解读更为可能?

个体的主体性:新媒体是否强化了个体的主体性,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论点一:新媒体推动了信息和知识的去中心化,使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更为民主化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确实推动了信息和知识的去中心化,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更为民主化。传统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由权威机构,如学校、研究机构、政府等进行,信息的流通路径是单向的,而且受到严格的控制。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

新媒体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信息的开放性和可获取性。互联网上有无尽的资源供人们获取和分享,无论是学术研究、新闻报道,还是个人观点,都可以轻易地被全世界的人获取。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生产和传播信息,比如写博客、发微博、上传视频等。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变得更为民主化。

比如,维基百科就是新媒体时代知识去中心化的一个典型例子。任何人都可以为维基百科编写或编辑文章,每篇文章都可以被全世界的人获取和阅读。这就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中来。

此外,互联网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供人们分享和讨论各种观点和信息,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日常生活经验。这也有力地推动了知识的去中心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后现代主义并不是无批判地接受新媒体时代的这种趋势。后现代主义者如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Jean-François Lyotard)等人,虽然看到了新媒体带来的变革,但他们也指出新媒体也可能产生新的权力结构和不平等关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媒体时代就意味着知识差距的消除,而需要持批判性的态度去分析和理解新媒体时代的复杂性。

1.《Postmodernism and Public Policy: Reframing Religion, Culture, Education, Sexuality, Class, Race,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John B. Cobb, Jr. (2001)

2.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Jean-François Lyotard (1979)

论点二:新媒体增加了知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使得不同的理解和解读更为可能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对知识和真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的认同。这与传统的启蒙理性主义的绝对和普适真理观相对立。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真理和知识并非单一的、绝对的,而是多元的、相对的、构建的。这意味着,知识的生产和理解并非是客观的反映或者复制现实的过程,而是主体在特定语境中,通过语言和符号,对现实的解读和再现。

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知识和真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得到了更为深刻的体现。新媒体的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网络论坛等,为各种不同的声音提供了发声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因此,新媒体增加了知识的多元性,使得不同的理解和解读更为可能。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于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这些看法和理解都是知识的一部分。

例如,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传统媒体通常只会报道官方和专家的观点,而在新媒体上,普通公众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讨论和辩论。这些公众的观点和讨论,无论是否正确,都是知识的一部分,都可以影响人们对于全球变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新媒体增加了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知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和观点都是平等的。后现代主义并不否认权威和专业的重要性,而是主张权威和专业应该是开放的、可以被挑战的。在新媒体上,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但是不同的观点之间仍然存在着辩论和竞争。而这种辩论和竞争,本身就是知识的生产和发展的过程。

在此视角下,新媒体使得知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得到了强化,人们的知识差距在多元性和相对性的意义上得到了缩小。这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中来,每个人的观点和理解都可以被听到和看到。

1.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Wiley-Blackwell, 1990.

2. Lyotard, Jean-François.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3. Poster, Mark.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Poststructuralism and Social Contex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4. Baudrillard, Jean. 《The Perfect Crime》. Verso, 1996.

论点三:新媒体强化了个体的主体性,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在后现代理论的视野中,个体的主体性是被强调和维护的,个体不再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而新媒体的出现,实质上为这一理念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新媒体如博客、社交媒体、Wikipedia、YouTube等,不仅提供了个体获取知识的新渠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一变化深刻地改变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格局,减小了人们在知识生产与传播层面的差距。

具体来说,以Wikipedia为例。在传统的百科全书模式下,知识的生产者是一小部分专业人士,他们的知识产出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然后被印制成册,供大众阅读。在这个模式下,绝大部分人是知识的消费者,知识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然而,Wikipedia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pedia上创建和编辑条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这种模式的出现,使得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开始交融,个体的主体性得到了强化,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权力被平等地分配给了每个人。

解构主义理论中关于语言和含义的不稳定性,也在新媒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新媒体中,信息和知识的意义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个体的参与和交互被不断地解构和重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知识的解构和重构的主体。这种变化也进一步强化了个体的主体性,减小了人们在知识理解与解读层面的差距。

1. Jean-François Lyotard. (1979).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2. Bruns, A. (2006). Blogs, Wikipedia, Second Life, and Beyond: From Production to Produsage.

3. Shirky, C. (2008).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反驳一: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爆炸反而有助于缩小知识差距

虽然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大增,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差距会加大。首先,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平台来帮助人们筛选和处理信息。例如,搜索引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精准的信息,社交媒体的推荐算法也能依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历史定制信息流。这些工具使得个体在海量的信息中也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个性化获取。此外,新媒体还提供了各种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如在线社区、论坛、博客等,这些平台允许用户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同时借鉴他人的观点,使得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变得更加集体和社会化,这也有助于减小知识差距。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爆炸并未加大知识差距,反而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筛选工具和交流平台,使得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社会化,从而有助于缩小知识差距。

反驳二:新媒体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并不妨碍知识差距的减小

新媒体上的信息质量确实参差不齐,但这并不足以否定新媒体对于减小知识差距的作用。首先,新媒体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机制帮助用户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如事实检查工具、用户评论和评分系统等。这些工具和机制能够帮助用户筛选出高质量的信息,从而保证知识获取的准确性。其次,新媒体上的信息开放透明,可以被任何人随时查证,这有助于揭示和纠正误导性信息。同时,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即使是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也可以被解读为某种社会现象的反映,从而成为知识的一部分。因此,虽然新媒体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但通过工具和机制的辅助,以及多元的解读方式,仍然能够有效地获取和理解知识,从而有助于减小知识差距。

反驳三:新媒体并不会妨碍深度学习,反而可能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新媒体的特性虽然可能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分散,但这并不一定会影响深度学习。首先,新媒体提供了各种工具和平台支持深度学习,如在线课程、专题论坛、专业社区等。这些平台提供了系统性、深入的知识,帮助用户实现深度学习。其次,新媒体的交互性和社交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识。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讨论等方式交流自己的理解,同时借鉴他人的观点,这种互动和交流使得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最后,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的离散性和去中心化,这与新媒体的特性恰好相符。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使得我们有更多的角度去理解一个问题,有更多的视角去解构和重构知识,这种多角度、多视角的理解方式恰好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因此,新媒体并不会妨碍深度学习,反而可能通过提供多元的知识、丰富的交互方式和多角度的解读,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有助于减小知识差距。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47859151?utm_id=0

相关推荐

阅读榜

点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