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游核心是智能化和电动化两部分,中游是乘用车和商用车主机厂,下游包括基础设施、汽车数字化服务和后市场。
智能驾驶:智能驾驶产业边界趋于模糊,头部企业引领业务扩展实现利益最大化
智能驾驶产业链由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构成。零部件供应商开始布局软件算法等业务,通过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与车企建立深度合作。解决方案供应商着手布局硬件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希望通过自研软硬件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智能驾驶实现流程,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还可细分为感知层零部件、决策层零部件和执行层零部件,其中感知层的各类传感器和高精地图是尤为重要的部件,是智能驾驶产业链中参与者众多、体量庞大又至关重要的环节。解决方案供应商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除迅速发展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外,多种多样的自动驾驶场景解决方案商也在持续尝试商业化,并初步取得丰硕成果。
智能座舱:语音、HUD和IMS是智能座舱重要功能模块,未来将逐渐融合共同开发
智能座舱产业链由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商组成。
智能座舱差异化解决方案由语音交互、HUD和IMS等重要功能模块构成。未来,智能座舱的开发将逐步融合各交互功能与监测系统,统一形成具有更高完整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融合,推动车端通信与网络服务升级
智能网联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云、网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其中包括车载通信企业、车联网解决方案商、车载导航供应商、数字钥匙解决方案商与OTA技术服务商等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中国的智能网联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车载通信网络、定位技术、数字钥匙、车联网平台等基础支撑设施与技术正加速落地。
电动化:动力电池企业向“1+1+N”式格局演变,电驱电控N合1集成化引发行业洗牌
动力电池行业上游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相关企业群构成,锂电池生产制造企业由宁德时代领头的“一超多强”企业竞争格局被打破,并伴随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地位上升,行业将逐渐向“1+1+N”式格局演变。中日韩三国动力电池国际化竞争进入白热化。
驱动电机由车企系和独立供应商组成,电控系统包含上游功率半导体和中游电控系统集成制造商。电驱+电控N合1的集成化引发行业加速洗牌。
下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数字化服务赋能供应链各环节
基础设施:充换电服务在定制化与标准化之间平衡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成为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也在各示范区、先导区、测试区的设立中逐步成型,在智慧交通运营商的支持下,未来有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精度的车城协同。
汽车数字化服务与后市场:智能电动汽车供需两端的爆发,推动网约车、汽车金融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蓬勃发展,而数字化服务贯穿研发、生产、营销、数据安全的汽车生命周期各环节,推动构建自主、可控、高效的汽车数字化供应链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smjj/smdt/2023-04-06/doc-imypmyyy88535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