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AI辩论-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小

2024-04-14 41

新媒体时代: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广泛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流媒体服务等新型信息传播工具的时期。这些工具迅速改变了人们获取,分享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知识差距:这是指不同人群、个体间知识获取、理解和运用的差距。它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个人兴趣等。

比较标准

对各种知识主题的理解程度:这可以通过各种测试和问卷调查来衡量。

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性:新媒体是否提供了多种信息来源,以及人们能否自由选择。

知识的使用效果:知识是否能够被有效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的公平性:所有人是否有公平的机会获取并使用知识。

论点1:信息的过度自定义和过滤气泡

在新媒体时代,算法驱动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已成为常态。例如,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搜索引擎如Google,以及新闻推送平台如Google News等,都会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喜好推送特定的内容。这使得信息获取变得非常方便,但也带来了问题:用户往往只能看到符合自己已有观点和喜好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过滤气泡”。

过滤气泡的形成在于新媒体的算法设计。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和增加用户停留时间,许多平台会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和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而这些算法通常会优先考虑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反馈,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用户接触到符合其偏好的信息,继而产生更多类似的行为,从而让算法再次推送类似的信息。

然而,这种过度的信息自定义可能会导致知识的片面和偏颇,缩小了用户的知识视野,限制了他们接触到不同观点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知识差距,因为不同的用户可能仅仅由于他们的历史行为和偏好就被推送到完全不同的信息,导致他们对相同的主题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知识。

Eli Pariser在他的著作《The Filter Bubble: 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中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虽然过滤气泡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舒适的体验,但它也剥夺了用户接触到不同观点,获得全面理解的机会。他警告说,这种现象可能会破坏社会的共识,导致社会更加分裂。

综上所述,过滤气泡是新媒体时代知识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新媒体的算法设计,以促进信息的多样性和公平性,而不仅仅是优化用户体验。

Pariser, E. (2011). The Filter Bubble: 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 Penguin UK.

论点2:数字鸿沟

尽管新媒体承诺着让所有人都能更容易地获得和分享信息,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这些福利。一些社会经济因素,比如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仍然在影响着人们对新媒体的接触程度和使用能力,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指的是在获取和使用数字化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存在的社会和经济差距。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接入鸿沟",即某些群体因为经济、地理等原因无法接入互联网;二是"使用鸿沟",即即使可以接入互联网,某些人也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和服务,常常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这两种形式的数字鸿沟都可能使知识差距扩大。

举例来说,尽管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收入水平低下,很多人仍然无法接入互联网。而在发达国家,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入互联网,但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往往在使用新媒体方面遇到困难,比如他们可能无法有效搜索信息,无法辨别真假信息,无法利用新媒体提升技能或获取就业机会。

此外,新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复杂的信息,这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同的人群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可能加大知识差距。例如,有的人可能能够熟练地使用新媒体寻找、评估和使用信息,而有的人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数字鸿沟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大社会不平等,因为它使得某些人群无法充分享受新媒体带来的好处,包括获取知识的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媒体并未如预期的那样缩小知识差距,反而可能因为数字鸿沟的存在而加大知识差距。

论点3:信息碎片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消费习惯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影响。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是信息碎片化,即信息以小型、分散的“碎片”形式出现,而非系统性、结构化的表述。这种趋势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用户对快速、即时满足的需求,以及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新闻聚合应用等)推送简短、简洁信息的能力。

信息碎片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信息的碎片化导致人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而零散的信息,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取知识,但同时也可能阻碍了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的形成。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只是在“浅尝辄止”,而不是深入理解知识。

例如,我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关于气候变化的帖子,然后又看到一则关于健康饮食的短视频,接着是一篇关于政治的博客文章。虽然我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但我们真的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吗?我们是否有时间和能力去验证这些信息,或者进一步研究这些主题?我们真的记住了这些信息,还是只是浏览了一下然后就忘了?

这样的信息消费方式可能导致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和消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能加大了人们之间的知识差距,因为对于能够深度消费信息、有能力跨越信息碎片化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知识。而对于那些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或无法有效连接信息碎片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只会接收到表面的、碎片化的信息,无法获得深度的理解和知识。

Hoskins在《Digital Network Memory》一书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碎片化可能会对集体记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种环境使得信息和记忆以碎片化的、断裂的方式呈现,这可能导致集体记忆的混乱和消散(Hoskins, 2009)。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和工具来处理和理解碎片化的信息,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深入理解和学习知识。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为何会加大知识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Hoskins, A. (2009). Digital Network Memory. In M. Neiger, O. Meyers & E. Zandberg (Eds.), On Media Memory: Collective Memory in a New Media Age (pp. 91-108). Palgrave Macmillan.

论点4: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真实性问题

新媒体时代,一方面,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人们可以获取多元、深度的信息,增加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假信息、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这个问题往往被称为“假新闻”或“错误信息”问题,它在加大人们的知识差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和博客等,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这无疑增加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误导性。这是因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中的信息发布者往往缺乏专业的新闻报道训练和道德规范,因此他们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以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为例,据Buzzfeed新闻的一项调查显示,期间最热门的20篇假新闻在Facebook上的分享、点赞和评论数超过了最热门的20篇真实新闻(Silverman, 2016)。

其次,即使是传统的新闻机构也面临着压力,因为他们必须与自媒体和博主竞争,以获取更多的网页点击和广告收入。这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下降,甚至散播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比如,有研究发现,英国一些大型新闻机构在报道关于移民和难民的新闻时,常常采用误导性的标题和描述,以吸引更多的读者(Berry, Garcia-Blanco & Moore, 2015)。

然后,许多人往往难以分辨新媒体中的真实信息和假信息。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判断能力有限,还因为一些新媒体平台和算法的设计也可能影响人们的判断。比如,Facebook的“朋友圈”功能就可能加剧用户的“确认偏误”,即人们往往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先前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质疑与之相反的信息(Nickerson, 1998)。此外,新媒体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往往比真实信息更具吸引力,因此传播得更快、更广。MIT的一项研究发现,Twitter上的假新闻比真实新闻传播得快70%(Vosoughi, Roy & Aral, 2018)。

最后,即使虚假信息被辟谣,其对人们的影响也可能持续存在。这被称为“持续影响效应”,即错误信息被纠正后,其错误观点仍可能在人们脑中留下影响。Lewandowsky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辟谣策略(Lewandowsky, Ecker & Cook, 2017)。

因此,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真实性问题可能导致人们对同一事件或主题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加大了知识差距。

1. Berry, M., Garcia-Blanco, I., & Moore, K. (2015). Press Coverage of the Refugee and Migrant Crisis in the EU: A Content Analysis of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2. Lewandowsky, S., Ecker, U. K. H., & Cook, J. (2017). Beyond Mis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the “Post-Truth” Era.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Memory and Cognition, 6(4), 353-369.

3. Nickerson, R. S. (1998). Confirmation Bias: A Ubiquitous Phenomenon in Many Guise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2), 175–220.

4. Silverman, C. (2016). This Analysis Shows How Viral Fake Election News Stories Outperformed Real News On Facebook. BuzzFeed News.

5. Vosoughi, S., Roy, D., & Aral, S.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 359(6380), 1146-1151.

反驳1: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问题

虽然新媒体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民主化,更加容易得到,但这并不能保证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来源变得异常复杂和多样,信息的真实性变得更加难以把握。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流传的速度远超实际事实,它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迅速扩散,甚至可能会成为网络上的主流信息。这对公众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念构成了极大的阻碍。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往往存在较高的信任度,而不足够关注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重大事件或者疫情期间更为明显。这样的环境下,虽然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但知识的掌握却变得更加困难,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反而可能会导致知识差距的加大。

反驳2:数字鸿沟问题

虽然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平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因素可能影响到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导致所谓的“数字鸿沟”。在数字鸿沟的两端,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网络环境,人们可能无法享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即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于教育背景和技能的差异,一部分人也可能无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这种数字鸿沟意味着新媒体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反而可能加大知识差距。

反驳3:信息的过度自定义和过滤气泡

新媒体确实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这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过度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却可能导致"过滤气泡",使人们难以接触到全面、多元的信息。在过滤气泡中,用户更容易接触到符合自己观点和兴趣的信息,而难以接触到不同甚至是相对的观点。这种现象会导致知识的片面和偏颇,让人们陷入自我确认的陷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变得越来越有限。此外,过度的个性化也可能导致人们的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某些领域,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知识领域。因此,新媒体的个性化推送并不能有效减小知识差距,反而可能加大知识差距。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47858642?utm_id=0

相关推荐

阅读榜

点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