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作效率生产力
Ctrl + D 收藏本站,更多好用AI工具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国际医学的前世今生

2025-04-10 17

原标题:国际医学(维权)的前世今生 来源:雪球

最近医疗行业,有家公司非常火,国际医学,从去年7月到现在涨了3倍多,主要是基本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今天在时代人物杂志社的微博找到了创始人的过往,的确是一个能干的人,每次转型做的很成功。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穷小子到陕西富豪,刘老板的经历颇多,但很早就跟医疗结缘。38岁以“神医”起家,之后建立西安高新医院、“掌舵”陕解放、后又将西安高新医院注入上市公司、出售开元百货资产、同时筹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刘老板的数次转型,皆是追风逐浪,财富与荣誉加身。愈是如此,其人却愈加低调,后期鲜有公开露面,可谓地方的隐形富豪。几十年的商海沉浮,稳而不倒,频频出手的刘建申,为何能在资本江湖里长袖善舞?

“神医”的江湖与转身

一个企业发展成什么样,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控人的操盘风格。而实控人的操盘风格,往往在其早期经历中已初露端倪。

刘建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几乎每一次市场的变化,他都能提前感知,并果断转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对商业风向的判断,时机把握的拿捏,在陕西商界,几乎无出其右者。

梳理刘建申的创业历程,就得从他的“祖传神药”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得益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药健字”批号拥有审批权,一大批保健品在咸阳诞生,这里一度被誉为“中国保健品之都”。其中,尤以缔造“百变可愈的505神功元气袋”神话的来辉武最为出名。

在那个医药保健大行其道的黄金时代,咸阳走出的另一位风云人物“神针”赵步长,其发家史亦是传奇。除了“神袋”、“神针”外,咸阳还有“神刀”张朝堂、“神脉”冯武臣和“神医”张学文,在当时被称为咸阳“五神”。

可别小瞧了这“五神”,他们不仅带动了咸阳保健事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让更多人咂摸出味来:哦,原来钱这么好挣!

咸阳群“神”乱舞,西安城里的大仙们可坐不住了。个头不高、面容清瘦的刘建申,也顺势闯了进来。

  图片 图片

据媒体报道,刘建申靠着祖传秘制药方起家。其祖上曾为慈禧问诊,后被赐“一枝刘”称号。1983年成立古城保健实验研究所,当起了副所长,在家传药方的基础上,刘建申研发了几种外敷药物,譬如“三痹热宝”和“寿世健身袋”,以内病外治的原理,防病治病。

后来,颇具胆识的刘建申,卖掉了几项专利权和房产。拿着东拼西凑的50万元,于1988年,创办了西安市健身保健品厂。

一时间,“一支刘”如日中天,成了西安城里最响亮的品牌,当时坊间还流传一个顺口溜:一枝刘,华商报,三宝双喜羊肉泡。

刘建申极擅长讲故事,在宣传方面颇有天赋。

这段摘自1991年某报纸,是“一枝刘”做的一个推广宣传,故事素材颇具猎奇色彩,“慈禧太后”、“祖传秘方”、“家族秘史”,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稍加润色,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脚本。实际上,这就是一篇产品软文。

  图片 图片

这种以故事来打开局面的手法,日后,刘老板在操盘资本中还会经常用到。

正是这一时期,刘建申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1994年,38岁的刘建申成立西安一枝刘集团,又将商业触角伸向海外,建立了美国“一枝刘”国际有限公司、美国众生国际有限公司等,刘建申赚了个盆满钵盈。

值得一提的是,一枝刘公司位于当时还很偏僻的高新区,多年后,陕西第一家民营三甲医院在这里拔地而起。

“可以说,他是陕西商界少有的奇才。”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评价说,他与刘建申认识多年,对其的商业才能赞誉有加。

资本运作,该出手时就出手

进入千禧年后,昔日红极一时的来辉武与505神功元气袋已难起风云,赵步长与步长制药出走山东,其余几位“神医”也相继沉寂。

刘建申却是一个异类,他开始玩起了“跨界”,转战百货零售。于2003年8月“掌舵”陕解放。陕解放于1993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百货零售,旗下拥有西安开元商城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尔后,刘建申又通过成立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以每股2.8元的价格受让陕解放法人股3012.9万股,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

当时,这种“以小拨大”的操作,令业界为之侧目。

创造奇迹的刘建申,不仅让他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收获了荣誉。其荣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执委、陕西省工商联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项社会职务。

2007年,上市公司由“陕西解放百货”改名为“西安开元控股”,零售主业虽未变化,但已经是竞争激烈、江河日下的状态,公司顺带从事了一些股权投资业务,期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1年,大股东西安高新医院在体外一直运营的医疗业务,通过收购的方式注入了上市公司体内,公司变成“医疗+零售”双主业发展。其中,零售业务主要由开元商业经营,医疗业务靠西安高新医院经营。

  图片 图片

从2003年接手开元商城,整整12年时间里,开元商城一直充当着西北商界老大的角色。刘建申借助民营企业的高效优势多次改造店面,实现多地扩张,在事实上让开元商城走上了快车道。数据表明,虽然是双主业发展,但在此期间,公司90%的业绩靠零售业务支撑。

然而,到了2015年,风向变了。而刘老板也已经做好了再次转型的准备。

一个微妙的变化,表明刘老板要转舵了。这一年,公司名称由原来的“西安开元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刘老板终于出手了。以33亿元出售开元商业100%股权,接盘者实为“阿里系”的银泰百货。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刘老板的操作――放弃现金奶牛,转型重资本。

如今回头再看,业内从惊讶变成了理解。

和本土其他百货品牌一样,近年来,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开元商城也开始走下坡路,毛利率开始出现下滑,如2017年为16.65%,较2016年和2015年分别下降了0.12%和0.32%。这简直是从“一滴雨”中判断天气,但刘建申敏感地捕捉到了。

  图片 图片

加之新零售的概念喷薄而出,线上零售异常火爆,尤其是“阿里系”和“腾讯系”在卖场、零售、餐饮上持续发力。每年的“双11”几乎成了线上零售的“独角戏”。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百货卖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与王健林“壮士断腕”般的场景如出一辙,刘建申更有先见之明,早在5年前,就做好了从零售业“撤退”的准备。这一次出手,他获得了充分的现金,甚至将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从37.75%降至21.13%。

如此的冷静而果决,似乎一切都尽在刘老板在掌控之中。而在这系列资本运作的同时,刘老板并未出现在台前。甚至从入主陕解放至今,其身影就并未再出现于上市公司高管之列。

一边扩张,一边亏损

其实,在告别零售业,全心拥抱医疗的同时,刘老板也是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传统零售业虽然江河日下,但毕竟是个稳定的现金奶牛,而转型医疗却是一个重资本投入的生意。

其实零售业务不算太差,营收规模稳定、毛利率也仍稳定,基本上在17%左右,在医疗收入营收规模不及10亿的情况下,把公司占比90%以上的零售收入都砍掉。

不得不佩服刘老板的魄力。

刘老板的底气来源于西安高新医院的成功运营。这家民营医院自2002年建立,当年,虽然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但并未将这一医疗资产装进来。直到运营了10年,平稳盈利之后,刘老板才将其装进上市公司。

这也显示出刘老板的另一面,看似豪赌的背后,是一颗求稳的心。

  图片 图片

但西安高新医院的成功运营,并不代表刘老板很快能够再创奇迹。

民营医院如何做大做强?靠扩张,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服务项目,二是连锁化进行区域扩张。

  图片 图片

国际医学转型后第一项重大工作就是“全面扩张”。扩张就需要不断“烧钱”。

国际医学在营的医院包括西安高新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商洛医院,但稳定盈利的就只有西安高新医院。

在建的包括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商洛国际医学中心、西安高新医院二期、商洛国际医学中心(新院区)、西安国际康复医学中心;

  图片 图片

其中,最为出名手笔是正在打造的西安国际医学城,也被媒体称为一路一带国际医疗中心,规划总床位1.5万张,床位数是陕西省人民医院的5倍,规划总投资额150亿元。

然而,高额的资本支出,带来的是大额的折旧。新医院因前期运营投入高,资金需求多,业务刚开始运营,导致运营费用、利息支出和资产损失也在增加。

2019年9月,公司的国际医学中心才开始投入运营,收入增速较缓,受大额成本折旧的影响,2019年经营亏损;新医院的初始运营拖累了医疗业务的整体毛利率下滑。

在公司的医疗业务运营主体中,2019年的数据显示,只有西安高新医院是稳定盈利的,其他都还是经营亏损的局面。2020年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亏损仍然在持续。

  图片 图片

一边是大举扩张,一边是连年亏损,如何玩好这根平衡木,是一门学问。

在资本市场操盘多年的刘建申深谙此道,除了此次“紧急补血”外,

去年7月份,国际医学发布2020年定增预案公告,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发行数量不超过3.05亿(含本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发行对象是公司控股股东陕西世纪新元,而认购者正是刘建申。

定增完成后,刘建申增强了对国际医学的控股权,同时,加仓10亿元,也表明了刘老板对医疗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果然,此举令市场也信心大增,让国际医学的股价猛涨,公告前后几乎收获了4个涨停,最高冲至7.07元,这也是他“意外”登上2020年度胡润百富榜的原因。

  图片 图片

医疗健康,确实是一门好生意。

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万亿元,占GDP百分比为6.6%。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判断,“生物医疗”将是中国在未来关键的优势产业。不得不说,刘老板看得长远。

目前公司,医院单床产出及就诊人次持续提升,成长逻辑逐步验证2021Q1由于中心医院运营成本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拉低净利润约7360万元,导致2021Q1归母净利润亏损,扣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影响,2021Q1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38.4%。高新医院2020年全年日门急诊人数、出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单床年产出提升,一期+二期总床位数1500张,依托医院目前的患者流量持续增加,预计2021年有望实现满负荷运营。中心医院产能释放空间大,其最大床位容量为5037张,2020年12月28日通地铁明显提升门诊和住院量,维持2021年底病床使用量到3000-3500床、实现整体盈利的预期不变。

商洛医院(新院区)已于2021年3月28日开诊,规划床位1,800张,按照JCI和三甲标准建设。随着新院区正式启用、开诊,将为该医院就医环境、医疗服务水平带来全面提升。

股权激励彰显管理层经营信心,与公司核心员工、医疗专家共享经营成果。公司此前发布了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 571 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3529.9176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 1.55%,授予价格为每股 5.86元。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其他管理骨干,其中,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主要为公司各医院的医疗专家等,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获授的数量占本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76.36%。该激励计划考核条件以 2020 年度营业收入为基数,要求 2021-2023 年实现营收增长率不低于 80%、160%(同比 44.44%)、260%(同比 38.46%)。

预计此次授予激励需摊销总费用 21,391.30 万元,其中 2021-2024 年需分别摊销 8,110.87万元、8,913.04 万元、3,476.09 万元、891.30 万元,将在经常性损益中列支。本次激励方案既是公司对于核心人员过往努力的肯定,以更好地留存核心员工,并激发其在后续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也指引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 3年公司发展的目标,表明了其对于公司未来快速成长的信心。

最近这个股权激励很多位,而且需要完成的业绩承诺都挺高,证明这几年,国际医学,将出现爆发的式发展。

2020年各季度收入环比改善,2021Q1延续增长态势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一季报:2020年实现营收16.07亿元(+62.17%),归母净利润0.45亿元(+111.23%),扣非净利润-6.48亿元(-38.34%);经营现金流净额0.41亿元(+220.4%),EPS0.02元/股。2021Q1实现营收6.32亿元(+129.75%),归母净利润-1.83亿元(+3.35%),扣非净利润-1.30亿元(+33.69%);经营现金流净额0.66亿元(+145.84%),EPS-0.095元/股。公司整体业绩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公司旗下医院病床使用率提升空间较大,2021年盈利确定性高,维持2021-2022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4.09、5.75亿元,EPS分别为0.03、0.18、0.2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1.5/90.7/64.6倍。

总结:目前公司具备了,优秀的管理层+好的行业,就是贵,总体目前还是亏损,今年开始利润会开始正数增长,可是行业赛道好,目前国内私人医院很多也是亏损的,后面实现盈利的模式,如果复制,爱尔眼科那样,搞连锁医院,后面的想象空间就很大,也正是最近一年涨的比较猛的原因之一吧,总之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

国际医学的前世今生插图12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1-05-14/doc-ikmxzfmm2493919.shtml

相关推荐

阅读榜

hellenandjeckett@outlook.com

加入QQ群:84911258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