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比光刻机卡脖子更残酷的事情来了!
离发布仅仅四个多月,在ChatGPT展现了惊人的实力之后,3月15日,OpenAI又扔下了一颗核弹:GPT-4发布了。相关讨论很快就冲上了微博热搜,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讨论。
GPT-4的发布,让压力来到了中国科技界这边,甚至有网友表示:“国内3还没搞出来,美国4都来了。”
而中美在AI上的差距也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甚至有博主表示,差距堪比巴西和国足的距离。这是因为ChatGPT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而与OpenAI发布的ChatGPT-4相比,国内云计算等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这个角度看,除了以芯片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之外,对以数据、信息等为依托的“软科技”的忽视,也成为影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比“缺芯少魂”、“卡脖子”问题更危险!
中国软科技能力全球第二
想要获得强大的算力,软件和硬件就都不能有短板。
从GTP-4的爆火可以看到,如今以AI代表的软科技已经具备了推动技术变革的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再“瘸腿走路”了,对软科技布局迫在眉捷。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软科技”上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以数字技术应用和场景创新为重点的“软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并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国。
例如腾讯游戏技术的跨界应用,涉及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以及天文科学等领域,向业界和社会进一步展示了游戏技术的更多潜力和价值。
在去年腾讯游戏发布会上,腾讯游戏首次公布了 7 个游戏技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项目,展现了游戏技术更多此前可能没想过的可能性。
像“数字长城”、“数字敦煌”和“数字中轴”项目,是通过游戏引擎、物理仿真和云游戏等技术,对实体场景做数字还原和复现,帮助文物做修复,打造数字场景。
还有华为云也在赋能实体,在全球范围内,华为云依托应用现代化使能各大领域,让各行业的数字化驶入了全新的阶段。
比如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海亮集团,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面临不小的挑战,为此,华为云通过发挥在云、人工智能、IOT等领域技术优势,推动了海亮的数智化升级及其商业模式的进化。
作为云服务市场的领导者,阿里云已经“卷”到硬件和软硬融合的层面。
在2022年的云栖大会,阿里宣布倚天710已大规模应用,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其性能跑分高出业内标杆20%,能效比提升了50%。
中国AI的现实困境
尽管国内“软科技”实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国内的AI实力确实落后国际水平。此前就有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中国绝大多数AI公司在近几年的创新力并不高。
具体来看,中美两国在AI研发领域的差距体现在算力和算法方面。
自去年英伟达高端GPU芯片对中国供应受限后,国内算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尽管国内芯片企业始终在奋力追赶,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对标的硬件产品。有鉴于此,算力是国内科技大厂发展AI的短板之一。
此外,除了算力和算法方面的差距,ChatGPT高昂的落地成本也是影响国内研发团队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有行业人士算了一笔账:想要训练与ChatGPT相匹敌的大模型,每年在显卡、CPU等设备方面投入的成本要高达10亿美元。
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想要真正弥合两国之间的算力差距,公司每年的成本远远超过10亿美元。因此,国内大厂想要成功打造类ChatGPT产品,还需要科技企业在研发上继续努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就跟互联网到来是一样的,不仅需要硬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相较于硬科技创造的实力优势,软科学贡献的是模式优势,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
目前,国内对硬科技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不过中国要立足长远的发展,科技创新已经作为一个现实议题进入公共视野,因此,给予“软科技”同等重视,推动软硬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将更好助力中国科技创新在“实力”和“效率”上的双重提升。
2035年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205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所以未来中国所有的政策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调整的。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VTSCGP0531M1W4.html